重污染、限購和治堵
2013-01-24   作者:楊開然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把重污染和擁堵的主要原因推到汽車的身上,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這顯然是不可承受之重,將壓垮汽車行業,也壓垮開車的人和夢想擁有汽車的人。
  按照我在北京生活多年的經驗,此次北京空氣重污染主要原因是排放污染,分為重點污染企業排放的污染、燃煤排放污染和尾氣排放污染。目前,北京冬天供暖還是以燒煤為主,從煙囪裏排出去的氣體污濁不堪,這才是主力。不僅如此,北京還有百家重污染企業,主要是涉及建材、冶金、化工等相對來説污染物排放比較高的企業。而北京兩家汽車製造企業雖也是重工業,但使用技術比較先進,不是重污染企業。
  談到尾氣污染,我們承認汽車數量較多,但數量多説明不了問題,洛杉磯機動車數量還比北京多一倍,所以説只要排放標準高,就不會産生重大污染。事實上,北京執行最高最嚴厲的排放標準,加上國4以下的舊車或已被外遷到外地,或已報廢大卸八塊,因此,尾氣污染不足以霧鎖京城,更不足以讓北京PM2.5頻頻爆表。
  在北京,有部分人士急於看到道路暢通,又苦無對策,因此始終力主限購,這次他們找到了這麼好的一個理由——汽車多到讓北京頻頻重污染的程度,用這個理由來推動繼續限購。這個理由很唬人,老百姓很辛苦,深受空氣污染之害,痛心疾首,老百姓願意相信這個理由,痛恨汽車不僅製造擁堵,還製造PM2.5,這個觀點在無車人中尤其盛行。
  按照我的觀點,抑制過快增長,使得增長速度和交通建設速度基本同步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單方的、過分地限制私家車,限制個人擁有汽車的權利,對建設公平社會不利,對本身想要達到的治堵也沒什麼好處。限購以來,就一個駕駛者的感覺,北京的擁堵狀況並沒有多大的改善,京通快速現今的擁堵遠超1年前,而有關部門那些所謂改善的數字,更多是在紙面上,和老百姓的感受有差距。
  講了這麼多,無非是想提一個意見:治理空氣污染和治理交通擁堵勢在必行,但他們都是長期工程,都不可能靠着限購限行一蹴而就,治病得對症下藥,跑偏了只會南轅北轍,滿盤皆輸。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航地産南京項目被曝幫購房者辦假證避限購 2013-01-24
委員建議京房屋限購政策部分退出 2013-01-22
限購令擋不住剛性需求 樓市調控需治標又治本 2013-01-22
限購令擋不住剛性需求 樓市調控需治標又治本 2013-01-22
常州樓市未限購 房價穩中有降 2013-01-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