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産公開,跨出一步就是超越
2013-01-23   作者:毛建國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改革的風,從南方吹來。廣州市紀委常委、新聞發言人梅河清1月21日介紹,推進領導幹部財産申報公示制度已被納入廣州市委全會100項重點督辦工作,作為試點的廣州市南沙區將在春節後啟動該項工作。(《南方日報》1月22日)
  這兩天,廣州市政協副秘書長范松青備受關注。幾天前,他一紙提案,呼籲廣州推行官員家庭財産申報公開,並率先公開了本人的家庭財産。推行財産公開需要官員自覺自信、率先爭先,但不能把制度軟化成道德;更要看到,范松青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身邊江湖的牽扯。因此,在呼籲道德先行時,更應把重點放在制度突破上。
  推進領導幹部財産申報公示制度,被納入廣州市委全會100項重點督辦工作,正如梅河清所説,這表明廣州敢於先行先試、制度創新的決心和勇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制度破冰。這一步跨出不容易,這一步跨好更不容易。
  出於對政治清明的希冀,出於對腐敗墜落的恚恨,輿論總是希望在反腐敗制度建設上能快則快,最好一步到位。在財産公開上,更是如此。在許多人看來,“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財産公開就應該一步到位。公眾的愛憎分明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應該值得尊重。但不能打錯了靶子,不能把對不公開的憎惡,轉移到對已公開的苛求上來;不能因為公開沒能一步到位,就否定半公開的成績。
  梅河清結合我國香港地區的財産公開實際,特別提到了社會對財産公開的“認識誤區”:一是認為所有的公務員都要進行財産申報,二是財産申報不包括工資收入,三是認為財産申報就是財産公開,四是財産公開不需要保護隱私。這到底是不是公眾的“認識誤區”?這一切都需要討論,但從目前透露的跡象來看,考慮到未來推進的艱難,廣州的財産公開與公眾的期望,可能還有一定距離。這個時候,就更考驗公眾的態度,而這種態度,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財産公開能否跨好步、走好路。
  改革真的很難,有時想法很好,可一碰到實際,常常步履維艱。於是有的改革者學會了隱忍和曲線進軍,分批分步推進。這樣做,雖然不太好看,卻更有利於推進。即便未來廣州的財産公開,不是那麼完美,並不如公眾想象。比如説,未來的財産申報,只涉及在重要崗位上的公務員;財産申報不等於公開,只有幾個重要公務員職位對外公開;財産公開要尊重隱私,有時隱私會成為一個藉口……我們也該給予財産公開積極的支持,因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制度破冰,只要真正實行開來,對於防治腐敗的作用就難以估量。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的示範效應,由此傳導出的壓力和動力,會推動、倒逼財産公開更廣泛更深入地展開。
  財産公開,跨出一步就是超越。希望廣州的財産公開,能更加堅定更加完美更加契合公眾意願。但不管如何,廣州已經領一時風氣之先了。改革進入深水區,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點進步都值得珍惜。我們更應該從輿論和道義上,去幫助改革者迎接前進道路上的風雨,而不是吹冷風,讓改革者痛,讓不改革者在一旁偷着樂。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官員財産公開從“兩點”突破 2012-12-03
官員財産公開才能預防腐敗 2012-12-03
幹部財産公開是反腐利器 2012-12-03
官員財産公開:樓梯響後人要下來 2012-11-20
官員財産公開,期待“成功案例” 2012-09-2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