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養老失公”有路可走
2013-01-11   作者:邢理建(上海 學者)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1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元月起,繼續提高企退人員養老金水平,幅度以2012年全國企退人員月均養老金1721元為基數上調10%。至此,從2005年算起,全國近億企退人員養老金實現“九連調”。
  以往上調企退人員養老金的決定,都是在上一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提前宣布。建立於對以往的“經驗性期盼”,去年11月起,企退人員就等着政府依例提前發布今年繼續上調養老金的決定。可是,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只是提出,“研究建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確保企業退休人員生活水平保持穩定並逐步提高”,而沒有提前宣布上調企退人員養老金。
  儘管“遲到”的決定適才宣布,但這仍然是一個順民心的明智抉擇。中央政府作此抉擇並不容易,現有養老金長期處於“寅吃卯糧”狀態,半數省份的巨大窟窿靠財政逐月填補。養老金上調10%的幅度不算大,但基數卻越來越大,對於政府而言,財政墊付壓力也年甚一年。
  換個角度再議,民生物價實際漲幅明顯高於“統計物價”漲幅,全國企退人員人均月1721元養老金,甭説在一線城市,即使在中部省份的縣級城市,也只能剛用來維持養老日常開銷。儘管窟窿不小,政府咬咬牙也得正視養老金總體水平偏低這一真實的社會現狀,滿足這一數量龐大的社會群體的合理訴求。
  中國社會養老保障起步過晚,企退人員養老金能實現“九連調”着實不易。可社會的養老金糾結並未因“着實不易”而有所松動。這除了9年前開始連續上調時的養老金起點實在太低(當年人均月養老金只有700元)之外,一個長期存在且仍在不斷激化的突出矛盾是“養老失公”。前者涉及企退人員生活質量,後者則涉及養老的基本公平。
  去年初,企退人員養老金“八連調”到位不久,機關和事業退休人員也“悄悄”上調退休金且幅度較大,導致社會反響強烈。就此,政府並非沒有預估到民意會強烈反彈,而是苦於養老待遇“雙軌制”依然在作祟。既然“雙軌制”仍在起作用,執行現有制度就成了“慣性選擇”。可見,繼續上調企退人員養老金乃必須,一拖再拖的養老“並軌”改革,也應當果敢啟動。
  最近5年間,社會不斷聽到養老“並軌”的政府承諾。但每次都“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去年底,借《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發布,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就飽受詬病的養老金“雙軌制”再次作出“下一步,我們將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在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基礎上,同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承諾。這裡的“下一步”和“將改革”彈性太大,輿論仍將其與“拖”字畫了等號。
  在筆者看來,剷除“養老失公”完全有路可走,而且在短期內即可獲得輿論諒解。那就是,一方面繼續每年增加企退人員養老金;再一方面則公開向社會宣布,從今年起暫時凍結機關事業退休人員新增退休金,所有機關事業人員必須每月繳納養老保險建立個人賬戶,從而初步實現“並軌”。至於“凍結”何時“開凍”,將來視全社會養老金賬戶支付能力再説。如此一來,至少能先讓數量遠遠多於機關事業退休人員的企退人員看到政府致力於養老公平的果敢努力。
  只要從今年起,成倍加大國企紅利劃撥給養老金總賬戶的力度,這樣做不但完全可行而且實屬必須。面對當下的社情民意,若還不敢對不合理的既得利益開刀,養老改革就只能繼續“拖”下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事業單位養老改革不應單兵突進 2013-01-10
深圳公務員養老改革 2012-07-09
從流産到難産,養老改革少了公平 2009-10-27
事業單位養老改革應實行徹底的老人老辦法 2009-10-27
養老改革要堅定但不可輕率而行 2009-03-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