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樓市與穩增長政策並不"撞車"
2013-01-09   作者:周小苑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字號

  隨着去年我國四季度經濟增速逐步企穩回升,房地産市場也正在從過去兩年的“寒冬”中漸漸回暖,各地樓市成交量顯著上升。儘管限購限貸等房地産調控政策並未松動,但是部分城市房價再度出現上漲趨勢。專家認為,樓市調控與穩增長不存在政策“撞車”,管理層繼續堅持房地産調控政策不動搖,表明抑制樓市過熱不僅是當前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需要,也是我國經濟安全平穩運行,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保障。

  樓市過熱危及經濟安全

  新年伊始,房地産市場依然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回暖趨勢。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週樓市成交較旺,40個被監測城市中成交同比上漲城市佔九成以上。而在元旦小長假期間,全國主要54個城市樓市住宅簽約比2012年同比上漲了16.8%,首周多個城市樓市成交增幅超過100%。
  房價的再度上漲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普遍擔憂,樓市過熱將危及我國經濟安全,由高房價所支撐的經濟增長已經不可持續,地方財政對房地産市場的過度依賴所蘊含的風險越來越大。高房價所導致的不合理投資衝動,也使得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受到抑制,嚴重阻礙了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
  “中國房價過高抑制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財經評論員葉檀&&,近10年來,溫州房價上漲超過京滬等地,成為中國房地産市場的一線城市;溫州資金四處炒作房地産與礦産,以越來越長的資金杠桿撬動投資品種;而實體經濟掘到第一桶金的企業,紛紛涉足房地産行業,當地企業房地産産值已超過主業。這一切都意味着實體經濟成本越來越高,金融杠桿急速加長,最後通過一根稻草,就把一匹駱駝壓垮了。壓垮鄂爾多斯的稻草是煤價下降,壓垮溫州的是出口下滑,共同的現象是房價大幅下挫。房地産價格虛高,有可能導致中國經濟整體進入鄂爾多斯悲劇。

  穩增長與控樓市並不矛盾

  去年以來,在“穩增長”的大背景下,房地産市場直接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再度進入部分地方政府的視野,樓市調控政策出現微調甚至松綁的跡象,使得部分城市房價上漲的趨勢有所抬頭。然而管理層“堅持房地産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表態”再度明確了今年樓市調控不放鬆的基調。
  專家認為,穩增長和房地産調控是不矛盾的。過去依靠房地産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房地産市場出現蓬勃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消耗大量資源,佔用大量的土地,同時造成了大量的産能過剩,如果繼續沿着這條路往前走,我們的增長模式就會走到盡頭,引發市場劇烈波動。如果不調控,一方面實體經濟越來越受冷落,另一方面,房地産市場會累積越來越大的風險,這個擊鼓傳花的游戲玩砸了,最後無論對整個社會還是對購房者,都是難以承受的災難。現在及時進行房地産調控,就是為了主動順應未來結構調整需要,讓房地産市場平穩着陸。

  應拓展百姓投資渠道

  儘管樓市調控政策並未松動,房價壓抑不住的上漲衝動仍然引發了管理層的高度重視。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如果因為放鬆調控而導致房價快速上漲,住建部將會同監察部對這些城市進行約談,直至問責。國土資源部辦公廳也於日前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逐宗核查非新增建設用地,凡少報或漏報的非新增建設用地,將直接按違法用地計入比例。
  除了創造條件,把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上,也要通過其它配套措施,引導百姓投資需求。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老百姓投資渠道狹窄,投資回報率低,所以大家都願意把錢投在房地産上。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發展資本市場,提高利率水平。
  “要在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進行根本性改革。”汪濤&&,需求方面除了城鎮化,老百姓除需要住新房子、好房子外,還有很大的投資性需求。首先要拓寬投資渠道,發展資本市場和債券等;其次要提高其它投資回報率,包括銀行利率;最後,普遍徵收的房産稅可以不高,但應該有,至少中高檔房子和存量房要繳稅,這樣老百姓會因多餘住房持有成本,考慮把多餘房源租出去,這樣,市場供應多了,需求就會弱一些。而在供給方面,各地政府是城鎮土地的壟斷供應者,不會為市場增加供給,它會起到一個抬高價格的作用,使土地相對稀缺,所以供地制度需要改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港版印花稅調控樓市具有借鑒意義 2012-10-30
上海發文表態嚴控樓市 房價反彈缺乏政策基礎 2012-07-27
兩部門聯手防控 樓市降溫負面效應 2012-02-22
銀監會、國土部聯手把關 防控樓市降溫負面效應 2012-02-22
控樓市:制度建設須跟進 2011-12-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