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危機余波未息,一場關乎茅&&命線的價格保衛戰已經打響。近日,茅&對多家降價經銷商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懲罰措施。
此次棒打經銷商,顯然是在執行去年12月召開的茅&全國經銷商大會的精神:“一定要沉着,一定要挺住,誰低就取締誰,毫不含糊。”這是袁仁國當時對全國2000多家經銷商的嚴厲訓誡。
但筆者認為,茅&想以一己之力,與市場趨勢纏鬥,只能是“自取其敗”。
現在,恰逢春節臨近,本來正是茅&酒開始大幅漲價的好時機,但是由於塑化劑危機未了、政府明令限制“三公”消費,庫存十分嚴重,與此同時,宏觀經濟依舊疲軟,使得茅&需求量較之以往呈現下滑趨勢。
所以,茅&價格連續走低,本是市場供求關係悄然生變的必然。茅&處罰經銷商的行為,不過是試圖以強行干預的方式,穩固岌岌可危的茅&價格體系。眼下市場下行趨勢已經形成,茅&未有實質性的挽救戰略。只依賴茅&強勢的“保價”之舉,壓制經銷商的自主降價,難以阻遏茅&價格的不斷下探。
而經銷商作為市場經濟的參與者,面對重重利空、價格下行,降價銷售、適時止損,無可責備。就大環境分析,短期內,茅&價格很可能已經難再現前兩年的高價。眼下春節臨近,經銷商主動降價,自然有助於自身的“出貨”。而如果茅&主動讓利,實施全國性降價行動,也有望快速“去庫存”。
概而言之,茅&重罰經銷商,不是挽救茅&價格的良方,只會不斷挫傷經銷商的信心,讓他們的利益受損。想用“行政”手段對抗經濟規律,茅&一廂情願的“保價”行為,或將弄巧成拙,加速價格體系的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