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出了邊界才上報”透出的荒唐
2013-01-07   作者:京華時報評論員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山西長治苯胺泄漏,5天后才上報山西省政府。目前,苯胺泄漏事故4名責任人被撤職。儘管事故發生後當地採取了封堵、攔截措施,但山西境內河道長約80公里受到影響,平順縣和潞城市28個村、2萬多人受到波及;而河北邯鄲方面5天后才被通報,污染已入境,雖有緊急應對,但畢竟倉促,市民則緊急在商場、超市搶購生活用水。
  5天的時間,各相關方面本該可以充分應對。為何這寶貴的時間白白地流逝?長治市新聞中心辦公室主任王一平有一番奇談怪論:“我們都是按照規定程序報的,並不是晚報五天。發生了污染以後,只要污染不出長治的邊界好像就不用往省裏報,自己處理就行,一出邊界了這才需要報。”
  居然還有這樣違反常識的規定?污染出了邊界再上報,再等毗鄰地區作出反應,黃花菜都涼了。輕則讓人手忙腳亂,重則誤事害民,這到底是與鄰為善,還是以鄰為壑?無論是去年3月通過的《山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還是國務院2007年發布的《生産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都沒有這樣的規定。瞞報、遲報之後造成的二次傷害可能更勝於一次傷害。
  面對突發事件、事故,要求必須及時報告,為的就是尊重規律留出充分應對時間和機會,盡一切可能把損失降到最低,盡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此次苯胺泄漏遲報,導致山西和河北受影響,即是一個明證,所謂出了邊界才上報,完全是自欺欺人的把戲。
  無論是用“按規定程序報”來搪塞,還是一些地方搞某些事故報告的潛規則、小動作,實質都是為了掩蓋事故,想使事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體現在公共治理上,還是老一套的“捂蓋子”思維。捂不住了,又百般辯解,顯得自己很用心很盡力很無辜。在這樣一個信息快速流動時代,這種“捂蓋子”思維,形如自以為穿衣的“裸奔”者,丟人現眼,徒使人笑。
  是群眾生命安全與健康重要,還是烏紗帽重要?一些官員之所以總是選擇後者,説到底,還是對遲報的懲罰不嚴厲。不嚴厲,説到底還是認識不到位,以為一起事故而已。遲報、瞞報的背後,乃是置人民生命安全與健康於不顧,這涉及的是官員的宗旨與黨性問題,是根本性的問題。如果在根本性問題上都放縱,還怎麼指望官員盡心竭力為民服務?如果無論是誰,涉及到什麼人,都一視同仁,一律重懲,看誰還敢如此蠅營狗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兩部委:“十二五”將重點治理畜禽養殖污染 2013-01-05
青海首部污染源監控地方標準&& 2012-12-31
遼河率先摘掉重度污染帽子 2012-12-31
傅成玉:幼時冰雪純凈如今卻被污染無法進食 2012-12-28
“世界污染最嚴重城市”變臉記 2012-12-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