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破房産泡沫是金融改革的前提
2012-12-28   作者:李斌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我國經濟如今面臨着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共識;可是,不同的人看待這些問題的方法與態度卻是不同的。例如,有的人整天喊泡沫,喊危機,然後你問他怎麼辦,他卻説:乾脆就不要擠泡沫了,小心啊,千萬不要亂折騰。我們姑且不論這些人的動機,先來討論一下他們的經濟觀點。
  對資産價格下跌的恐懼由來已久。10年前,當提出“股票全流通”這個議題時,股市立即為恐懼氣氛所籠罩,很多年揮之不去。今天,當社會公眾強烈要求打破房價泡沫時,有人又感到恐懼了,萬劫不復的“美國大蕭條”的景象又浮現在他們的腦海中。房價泡沫的確很大,但對它的消除是不是會引起蕭條甚或“大蕭條”,卻應另當別論。這就是筆者要在本文中重點表述的一個觀點。
  根據對歷次經濟危機的觀察了解,我們可以説,英美式的經濟體系有它脆弱的一面;這種脆弱性尤其表現在其對金融系統監管松弛,對於杠桿化和保證金交易持完全開放的態度。這樣一來,企業在面對諸如財務虧損、醜聞等衝擊時顯得很脆弱,很容易倒閉。而且,企業倒閉的傳染性很強。而當發生大型事件和系統性風險(例如房價的持續性下跌)時,往往也就會引發山呼海嘯般的反應。某些利益集團很享受這個過程,他們在政治上堅定地支持這個體系。自由放任的經濟學説客觀上為這種極右翼意識形態提供了理論基礎。
  反觀我國的情況,我國現行的經濟體系繼承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可以説,後者就是為了避免英美經濟模式的種種弊端(包括穩定性差)而設計的。儘管當今的實際情況已經與原有體制具有很大差別,但是,老體制的某些特點仍然存在,其中之一就是抗風險能力比較強。當有重大危險來臨時,全國上下總能團結起來,共渡難關。我國的保證金交易和杠桿化現象遠不如英美經濟體,資金流動速度慢,經濟的各個部分都有一定的獨立性,其相互關聯不如英美那麼密切,由此導致M2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長期高於其他國家。我們需要充分注意到這些特徵。
  然而,房價泡沫形成之後,正值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調控部門被嚇倒了。他們忽視了我國經濟的上述特點,他們已經恐懼到不敢打破這個泡沫的程度。“和諧社會”這個口號被簡單地、膚淺地解讀為要保持房價運行平穩,於是他們千方百計地控制房價走勢,企圖製造一條平滑的、緩慢向下的曲線。筆者要説的是,這種做法是非常有害的。讓我們來看一個公式:
  資産泡沫的規模=價格漲幅交易額/年年限
  上式錶明,衡量一個泡沫的大小,不僅要看資産價格的漲幅,而且要看成交量,要看價格在高位持續的時間;這三種因素在泡沫形成方面具有完全相同的地位。具體到房地産市場,泡沫大不大,不能只看房價的漲幅;即使房價有時候衝得很高,只要持續時間短,成交量小,便沒有什麼要緊;反之,假如成交量大,持續時間長,其效果等同於漲價。自從2010年“新國十條”頒佈以來,由於後續措施不夠得力,房價下跌不夠明顯,因而我國的房産泡沫實際上在每日每時不斷地增大。繼續這樣勉強維持下去,每維持一年,泡沫就會增大一個顯著的比例,問題就會越發積累起來。假如以2006年為泡沫元年,根據筆者的粗略估計,我們可以大體上説,自“新國十條”以來,泡沫的規模已經翻了一倍——儘管在此期間房價在總體上並未上漲。
  每遇到這樣的情況,經濟學大師們(除了某些凱恩斯主義者)幾乎都異口同聲地主張:只要不引起系統性崩潰,越快打破泡沫越好。錯誤要盡快地糾正,不宜拖延。我們擁有這樣一個堅強的體制,本來正好可以利用這個體制的優點,有什麼可擔心的呢?本人絕不是説現行的統制型的體制很好,無需改革;而是説,既然這個體制的存在是個客觀事實,調控部門就應懂得對之善加利用;應當利用它抗風險能力強的特點,盡快讓房價落位。假如這一點成功地做到了,並且房地産市場借此機會進而建立起一套好的體制,那麼我國經濟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的前景反而就會變得很樂觀了。房地産調控思路的錯誤與人民幣升值政策的錯誤是一樣的,前者是要求慢慢地跌,後者是要求慢慢地漲,結果都促成了大泡沫,綁架了整個經濟體。
  如此畏首畏尾的原因之一,在於對銀行業的擔心。近年來,我國銀行業持續生産出有史以來最為亮麗的財務報表,而監管部門卻生活在恐懼心理中,這是又一個怪現象。個中原因當然還是房價。2010年曾經進行過大規模的銀行業壓力測試,結論是我國銀行業可以承受房價總體下跌40%。然而,這個樂觀的結論卻嚇阻了決策層,此後他們就偃旗息鼓了,反而轉向防止房價急跌。後來一系列政策的實質是企圖站在懸崖邊上保持穩定。近來,某個來自港口城市的著名經濟學家更是斷言中國大陸不存在房産泡沫,這種言論甚合決策者的心意。對此筆者提出兩點反駁:1、大陸型經濟區別於港口型經濟。2、如果我們不能直接從房價高低上來判斷是否存在泡沫,可以看看這個行業中的體制和政策,它可以告訴我們當前的房價夠不夠高。
  歷史將會證明,我們在猶豫不決中錯失了多麼重要的3年。目前,中國銀行業可謂“四愁臨門”:1、整體經濟減速。2、房産泡沫又翻了一倍。3、利率市場化改革,高息差要取消了。4、資本項目可兌換,國際金融衝擊要來了。我們可以忘卻房地産的傷心事,去大談金融改革。然而,在即將到來的衝擊面前,房産泡沫能否保得住呢?縱使銀行現在可以承受泡沫的破裂,能否同時承受得了後兩項改革的聯合衝擊呢?我們説現行的體制很堅強,但它是否堅強到了這個程度呢?改革是好事,可是,不去消除泡沫,卻先把金融改革提上日程,這種想法恐怕就有一些無腦了。
  如何規避金融風險?教科書的基本教導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而我國金融監管所採取的思路似乎是這樣的:1、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2、把這個籃子高高地舉起。監管部門以具體言行表明他們善於“蒐集”而不是化解風險。另一個例子是:放着發行自由化的頭等大事不搞,證券監管部門卻醉心於金融期貨和融資融券,後兩種舉措實際上在為金融市場的鏈式反應創造條件。只要頂層設計繼續缺位,理智仍然這樣稀缺,我們一定會在真正的危機爆發之前耗盡手中的所有資源,我們一定會迷迷瞪瞪地走向一個總結果,那就是大蕭條。
  筆者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主意:既然把房價降下來有危險,乾脆就搞通貨膨脹。只要物價夠高,房價不就顯得較低了嗎?我曾經以為這是胡説八道,然而,一些觀察使我感到,類似的主意,絕不會完全沒有人去認真考慮。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專家稱未來3到5年房産泡沫會破裂 2/3房企要垮掉 2012-10-16
誰會承擔中國房産泡沫再瘋狂的後果 2012-06-21
林毅夫:中國經濟面臨通脹和房産泡沫風險 2011-06-08
林毅夫:中國經濟面臨通脹和房産泡沫等風險 2011-06-08
擴大"限購令"重在打擊房産泡沫 2011-01-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