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款“發黴”源於缺乏“陽光公開”
2012-12-27   作者:畢曉哲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12月25日,網爆成都市紅會在汶川地震後設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導致箱內紙幣長出白毛。據當時出資製造募捐箱的公司負責人&&,原本應放在公共場所的募捐箱,有些被嚴重損耗,甚至被盜,最後超過500&募捐箱被棄於倉庫。(12月26日《新京報》)
  善款發黴,這是當地紅會組織內部管理混亂的標誌,也是對愛心的嚴重褻瀆。從生物學原理分析,紙幣長毛就是生長了黴菌所致,殺死和預防黴菌的最科學方法就是讓這些募捐箱及時受到外界陽光的照射,這是從醫學原理或生物學原理上預防發黴的科學做法。而從具體慈善機制分析,預防和避免“愛心受傷”也需要外界的“陽光照射”。
  陽光可以預防“霉變”,慈善程序和機制的公開透明、讓外界“陽光”照射進來,同樣是最好的“防腐劑”。愛心捐款因缺乏陽光長毛,恰恰説明一些地方紅會機構在管理善款和妥善安排善款使用上存在重大的程序缺陷。
  安裝募捐箱的是邁盛公司,據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2008年之後,成都紅會出現人事變動,紅會單方違約,剩下274&募捐箱設置工作無法進展,與紅會協調數百次未果。即便是人事發生變動,四年來當地紅會對這筆善款漠然置之,最終在媒體曝光之後才予以清理核對,至少説明其對於善款賬目的管理是混亂的。一年收到多少捐款,有多大比例捐款用到慈善上,八成是一筆糊塗賬。否則,也無法解釋街頭的募捐箱“四年後”才被清理。
  某些慈善機構的內部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有目共睹,其慈善運營存在不透明、不公開也毋庸置疑,這也正是“郭美美”等慈善負面事件導致慈善公信力嚴重受損、公眾慈善積極性受到重創的最主要原因。“郭美美”“天價帳篷”“奢侈接待”等等慈善負面事件,其實只是慈善機構的一個“潰瘍面”,表面上是負面事件曝露,實質上反映的是慈善機制本身的不良。
  “陽光總在風雨後”,國內慈善機構已飽受輿論質疑,也經歷了諸多的挫折,有些部門也正在改革改善,但路還很長
  前段時間,中國紅十字會成立由遲福林、俞可平、白岩松等各界人士組成的社會監督委員會,負責項目監督、經費監督、活動監督等,並向社會公布監督、審查結果,體現了“接受陽光照射”的善意。去年7月,中國紅十字會捐贈信息發布平台正式上線,首次公布數十萬筆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這些透露出來的都是內部積極整改和尊重公眾意願的善意。
  慈善機構需要重塑公信,中國慈善需要重塑形象,上述切合實際和帶有革新性質的舉措是一個良好開端,但慈善機制真正迎來公開透明遠未抵達終點。只有公開透明才能讓中國慈善站得更直,也只有時時直面外界監督的陽光,才能預防愛心“霉變”避免善款“長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善款發黴其實是慈善責任的“霉化” 2012-12-27
多少零錢募捐箱裏的善款正在長毛? 2012-12-27
誰讓善款發了霉 2012-12-27
百勝"捐一元"項目四年募集善款逾4350萬 2012-07-09
“注資”蒙代爾大學 新華都基金被指用善款牟利 2012-06-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