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公路亂罰款關鍵在破除地方利益
2012-12-27   作者:畢曉哲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近日,有媒體調查稱,全國每年公路罰款高達2700億元,但這些錢的去向和用處並不透明。(12月26日中央電視台)
  數額巨大的公路罰款,對民生的影響可想而知。權威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8%。世界銀行2007年2月公布的研究報告披露,中國車輛通行費佔人均GDP比例超過2%。當前中國各種過路費、過橋費以及各類罰款已高達運輸企業成本的1/3,比發達國家要高出一倍左右,且已嚴重影響和波及到物價。
  令人遺憾的是,公路三亂治理迄今為止已長達18個年頭,效果卻極為有限,特別是一些地方執法人員“吃拿卡要”、中飽私囊問題依然屢禁不絕。中央電視台的記者調查暗訪時發現,在甘肅省景泰縣上沙沃鎮,遠遠可以看到,一台挂着警燈的麵包車停在路邊,道路兩側都停着貨車,應該是在攔車檢查。汽車慢慢開近,司機準備了50元錢夾在駕駛證內遞給檢查車上的警察。
  筆者認為,要解決公路罰款亂象,必須剔除地方利益。地方利益與罰款利益長期挂鉤,一者體現在“以罰養人”上,大量的收費站點、治超站點的設立,不僅人員膨脹、機構臃腫,也直接産生了“吃罰款”的衝動。這就需要各級地方政府痛下決心,真正裁減人員、真正提高效率,而不是雁過拔毛。二者,體現在地方經濟利益上。一些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公路收入,用“提款機”來形容毫不為過。曾有統計顯示,1公斤貨物從上海到貴州通過公路運輸需要花費6元到8元人民幣,而從上海通過海運到萬里之遙的紐約卻只需花費1.5元人民幣。我國物流成本如此之高,源於各地方層層設卡,背後隱隱然就是利益衝動,“卡”住公路的脖子,“要挾”過往的運輸車輛,“層層扒皮”之下,哪一項不關係地方利益呢?
  公路罰款亂象必須解決,也亟待解決。因為,這一亂象糾治的效果如何,直接關係到公眾對政府的評價、關係到政府自身形象。讓公路真正“還路於民”,不再成為一些地方的“提款機”,任重而道遠。公路上不再有“亂罰款”,損失的是地方利益和財政收入,但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和地方經濟的長遠發展相比,這些“卡脖子”罰上來的鉅額資金不過是一個短期利益。只要看到民意的期待,看到收費亂象對民生福祉的嚴重阻礙和對社會經濟的長遠影響,解決“2700億元公路罰款”亂象的決心是能夠儘早下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超載背後是物流成本居高 2012-12-27
"一號文件"漸行漸近 農資流通業有望獲政策支持 2012-12-11
易華錄24億大單惹爭議 原始股東順勢減持 2012-11-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