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IPO毒藥”不能姑息
2012-12-25   作者:曹中銘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曹中銘

  創業板公司萬福生科驚現“財務造假門”,讓市場再次對保薦問題行起“注目禮”。繼振東制藥成為創業板“公開譴責第一股”之後,萬福生科又“不幸”成就了創業板“財務造假第一股”的美名。
  今年中報虛增營業收入1.88億元、虛增營業成本1.46億元、虛增利潤4023.16萬元,同時隱瞞上半年生産線長期停産的事項,萬福生科無論是財務數據造假,還是在隱瞞事實不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問題上,其性質無疑都是非常嚴重的。深交所在公開譴責公告中,認定上市公司存在“虛假記載與重大遺漏”,明顯存在避重就輕的嫌疑。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上市公司本身存在問題,而其保薦機構卻在監管部門立案調查的前三天,居然還在聲稱萬福生科“一切正常”。如果真的是“正常”,倒還是投資者之“萬福”,但其投資者要面對的卻是萬劫不復。
  事實上,萬福生科僅是平安證券保薦項目出現問題中的“冰山一角”。自創業板開板之後,平安證券作為保薦中小盤公司的最大贏家,在從市場中獲取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留給市場“一地雞毛”。客觀地説,其從保薦中的所得與對市場本身的貢獻是不對等的。而且,因為保薦項目出現了眾多的業績“變臉”公司,平安證券也被某些市場人士解讀為“IPO毒藥”。
  統計數據見證了平安證券“輝煌”的保薦業績:2009年平安證券成功保薦創業板項目5個,2家2010年業績“變臉”;2010年保薦17家,次年9家業績“變臉”;2011年破天荒地保薦了34家,13家“變臉”;即使是今年行情低迷,平安證券亦斬獲14家,三季報顯示高達7家業績“變臉”。相對於平安證券而言,“産量”越高,産生的“垃圾”就越多。
  其實,平安證券作為保薦人頻頻遭遇詬病遠遠不止於此。中小板公司ST德棉同樣是家“問題公司”,其當年的保薦人為平安證券;勝景山河造假上市案的背後,同樣有平安證券“忙碌”的身影。
  一家保薦機構,如果偶爾在保薦項目中出現紕漏,或許不可避免;如果其保薦的項目總是出現問題,那就值得商榷了。除了相關保代沒有履行勤勉盡責的職責之外,作為保薦人的券商,顯然亦難辭其咎。然而,在監管部門對於保薦人的“嚴懲”中,我們看到最嚴厲的處罰莫過於“出具警示函”。試問,一張無足輕重的警示函,到底能“警示”誰?
  一個保薦項目,除了發行人可以從市場中大肆“圈錢”之外,利益最大竊取方顯然非券商莫屬。但中國證監會的板子,卻往往只盯着保代,保薦人大多安然無恙。最大利益的獲得者,卻無須承擔任何的責任,如此離奇的故事,也只在A股市場中發生,實乃滑天下之大稽。
  前不久,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對於股市下跌監管部門應承擔一定責任。筆者以為,監管部門的責任之一在於對市場上的違規行為沒有進行嚴厲處罰,像新股頻現的業績“變臉”現象,監管部門竟然睜只眼閉只眼,該處罰的沒處罰,該嚴打的沒嚴打,無形中會影響到投資者對於市場的信心。A股連續三年“熊霸全球”,不能説與之沒有任何的關係。
  鋻於平安證券保薦的項目常常出現業績“變臉”現象,監管部門有必要對其實施嚴懲。如果平安證券因之被撤銷了保薦資格,試想其會在市場中産生多大的震動與威懾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2013年A股IPO市場難言樂觀 2012-12-20
2013年全球IPO樂觀中有隱憂 2012-12-19
IPO候審不能懸而不決 經濟復蘇將帶動市場回暖 2012-12-18
莫指望用債市緩解IPO壓力 2012-12-17
新三板難以化解IPO“堰塞湖” 2012-12-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