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中國大地正掀起新一輪官員反腐高潮,與此同時,廣東等一些省份也正抓緊試點官員財産公示,試圖在制度反腐上取得新突破。對於中共掀起的反腐熱潮,中國民眾普遍&&了熱烈歡迎。然而,對於廣東等地試點官員財産公示的效果,以及其經驗與制度能否在“成功”後得到推廣,業內外疑慮之音並不少。 為了使反腐工作得到有效推行,産生實質性效果,日前,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反腐專家李永忠&&,官員財産公示應實行“有條件的部分赦免”。他&&,廣大官員財産目前還不能大範圍公示,既因一些技術條件還不具備,更因一批官員已有相當多灰色甚至黑色收入,這時讓他去公示,無疑只會讓他們成為政改阻力者。 李永忠強調,如果我們用“絕不赦免”的方法,可以推算,“腐敗呆賬”只會越來越多,存量會越來越大,抵抗也會越來越頑強,最後可能出現魚死網破,甚至魚未死網已破的態勢。 李永忠具有豐富反腐經歷,其上述提法確實較有針對性,具有較強的現實可操作性,應該説,是當前推進反腐工作的一劑良藥,值得嘗試。 其實,中國官員的財産公示一直遲遲難以執行和推廣,最大的難點是,由於此前制度不夠完善,在摸着石頭過河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過程中,一些官員利用制度上的一些漏洞,通過權錢交易等方式,獲取了鉅額財産,如今一旦財産公示,毫無疑問,官員此前的“完美公僕形象”將毀於一旦,他們將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恐怕也很難説服廣大民眾,對其免以責任追究。 與此同時,貪官們由於不願意放棄既得利益,也難以順利、主動推動財産公示。 這樣就可能形成一個可怕的後果:官員財産註定難以順利推行,廣大民眾與眾貪官將持久地極端對峙,反腐效果難言樂觀。 因此,要解決反腐、官員財産公示問題,除了要完善制度反腐外,首先要在認識上取得突破,從思想上獲得解放。 子曰,人非聖賢,熟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鄢。改過歸正,符合中國社會的傳統精神價值取向。要允許貪官們認錯,才有可能改造貪官,糾正錯誤。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曾&&,中國的改革開放允許犯錯誤,但關鍵是要及時認識到錯誤,及時改正錯誤,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健康發展。 “有條件的部分赦免”,固然是解決官員財産公示問題的方式,但我們更需要考慮的是,在貪官與廣大民眾間,必須要尋找到雙方都較能接受的“利益平衡點”。筆者建議,我們不妨更大敢一些,允許在官員財産公示上,來一個新老劃斷,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把官員所貪污得來的財産,國家以不明來源財産暴利稅的方式,徵收巨幅財産稅,把其作為對廣大民眾的消費補貼,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這樣,既能解除貪官在財産、在思想方面的擔憂,也能平息民眾對貪官鉅額不義之財的不滿,更能促進中國社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可謂一舉三得。(張勇單位係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人民檢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