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
2012-12-18   作者:《第一財經日報》社論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13年經濟工作的六項主要任務。其中一項任務,即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着力提高城鎮化質量。
  在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圍繞城鎮化的討論就已趨熱烈。中國經濟的未來,必須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而城鎮化正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也是破解“三農”難題的一條路徑。城鎮化受到高度關注,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不少輿論針對城鎮化的探討,重心落在所謂的“新與舊”上,強調要建設新型城鎮化。以“新型”來重新定位城鎮化,不無道理。過往城鎮化的過程中,對城鎮化的要義把握不準,出現了不少問題。未來要汲取教訓,探索新型道路,其意正在於此。
  不過,比之簡單糾纏於“新與舊”更為重要的,是思考新型城鎮化究竟意味着什麼,過去的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又有哪些問題必須反思。不厘清這些問題,將來各地的城鎮化過程中還有可能走歪路。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致從三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去走新型城鎮化之路。其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格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其二,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其三,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這三個要求,儘管未能全面涵蓋新型城鎮化之“新”,但也基本把握和體現了新型城鎮化的內涵所在。
  透過上述要求,人作為城鎮化的主體,這一目標逐漸清晰起來。倘若人不能成為主體,何談通過城鎮化擴大內需?又談什麼破解“三農”難題?新型城鎮化的核心,乃是人的城鎮化,這一認識至為重要。
  過往多年的城鎮化,不能説毫無成績。過去三十年中,城鎮化率年均增長約1%——單憑這一點,就可視為不小的成績。盲目否認成績與盲目誇大成績一樣有害。但檢討過去的城鎮化路徑,問題也確實不少。不少地方走的都是“規模擴張式”。在一定意義上,過去的這場城鎮化的過程,伴隨着的是投資擴張的熱潮。城鎮化以土地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資和工業拉動。表面上看,城鎮規劃範圍擴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只看見物,卻看不見人。城鎮化的過程與應有的目標之間出現偏離。
  緣由就在於,這種“規模擴張式”的城鎮化,雖然迅速拉動了城市建設和經濟增長數據,但城鎮化的質量並不高。一則在布局上出現盲目性,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産業布局缺少銜接;二是城鎮人口和消費在增加,但城鄉二元結構卻沒有根本改變,大量農民工進城卻不能落戶、建設城市卻不能享受城市福利,被戶籍制度等藩籬阻隔在城市之外,農村人口向城鎮的真正轉移,大大落後於城鎮化的規模擴張;三是城鎮化的過程,往往也是增加污染的過程,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之間出現脫節。
  就此來看,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新型城鎮化所提的要求,是看準了問題,看透了積弊,抓住癥結入手。如果城鎮化不能帶來有序、合理的城市格局,則過去“睡城”之類的故事還會重演;如果城鎮化不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道路,則城鎮化的過程,還可能繼續帶來污染的加劇。
  新型城鎮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即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這也就要求,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並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可以説,沒有戶籍制度的改革,也就沒有真正的城鎮化;沒有公共服務的平等,也難以真正推進城鎮化。
  還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地方的城鎮化,要走個性之路,不能千城一面。如果今日中國的城鎮化能夠在審美意義上也有些許改進,乃至突破,那真的就是高質量的城鎮化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讓新型城鎮化成為結果而非手段 2012-12-14
徵地改革是新型城鎮化切入點 2012-12-14
新型城鎮化助社會保障進入黃金時期 2012-12-13
中國新經濟增長動力寄望新型城鎮化 2012-12-12
新型城鎮化須從土地確權上做文章 2012-12-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