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業不應挑戰人體排毒能力
2012-12-14   作者:劉曉忠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在白酒塑化劑風波愈演愈烈之時,北大教授李可基以人類幾百萬年都沒有滅絕,説明人類的排毒、解毒能力非常強大,來佐證塑化劑標準本身就不科學等,則如同把人體作為垃圾回收站和毒性試驗田,讓人震驚。
  我們認為,當前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等健康赤字,本質上是唯增長主義,及市場與政府邊界失范的雙重風險疊加。而部分企業對涉嫌安全和有損健康問題的抗辯,部分專家奇談怪論的權威背書等,則是對消費者健康知情權的粗暴漠視、干涉甚至狡辯。
  誠然,中國歷經過令人痛心的商品短缺時代,並為求生存而曾在“吃得飽”與“吃的健康”間默許前者。然而,隨着改革開放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這種以“吃得飽為主”的保供給思維卻衍生出了極端的唯增長主義路徑依賴。在經濟失衡日趨嚴峻下,依然渲染早已不合時宜的節欲理念,及發展中解決問題的畫餅充饑思維和問題拖延取向。
  正是經濟資源過度地向資本品投資和貿易部門配置,扭曲的資源配置所帶來的供給衝擊,使食品等行業傾向於通過加大農藥、化肥、各種增産劑和添加劑等,提高供給能力,導致食安、透支環境等問題屢禁難止,從而使近年來的GDP增長伴隨着日益負重的健康赤字。
  這些存在安全和健康赤字的製造工藝,既為資本品投資節約和騰挪了儲蓄資源,又緩解了經濟金融資源過度向資本品配置,導致食品等供給衝擊下的通脹壓力,實現了較快GDP增長與防通脹的脆弱平衡而成為了監管的迷失角落。而正源於此,部分專家學者不斷以雜碎的所謂專業知識為健康赤字背書,在道德誠信、學術專業與利益縱欲間迷失自我,無視民眾與決策層已然對健康赤字發出強烈預警之語境。
  與此同時,政府與市場邊界的紊亂,消費者缺乏有效的用腳投票的渠道,國內市場難以發揮自凈化功能。殘留計劃色彩的質檢、衛檢和農檢等,實際上蛻變成了為企業商品質量把關和信用背書,如國家免檢商品等。這種監管執法的他律模式,由於標準化質量把控之於企業是一種成本參數,進而使企業與執法部門變成了一場貓鼠游戲。即在國內市場缺乏消費者集體訴訟、辯方舉證及消費者自組織能力等市場自凈化機制的有效威懾下,企業商品是否安全實質上變成了對執法者負責,而非對消費者負責,從而在監管自由裁量權較大下,很容易出現部分監管執法人員與企業合謀現象的監管被俘獲問題。
  當前走出唯增長主義困境,強化國內市場的自凈化機制,&&消費者集體訴訟、辯方舉證等制度,適度允許消費者自組織群體以抗衡行業協會,提高消費者的對等議價能力等,無疑是緩解和根治食安等健康赤字問題的務實之舉。今後經濟增長不應繼續以健康赤字為代價,對食品安全問題零容忍是基本底線。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工信部:食品工業“十二五”突出安全保障 2012-06-14
工信部:規模以上食品工業總産值增31.6% 2012-04-20
今年我國食品工業總産值將達5.3萬億 2010-11-22
今年江西食品工業將邁入千億元産業行列 2010-04-12
我國將加強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2009-12-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