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三大風險當警惕
2012-12-13   作者: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張茉楠

  發達國家債務風險的外溢對新興經濟體産生了巨大衝擊,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債務、金融三大風險應引起高度警惕。
  相關數據表明,從1824年到2004年,世界各國共出現過257次主權債務危機或違約,這些主權債務危機的發源地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而非發達經濟體,其中,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和2001年阿根廷債務危機是20世紀下半葉最為嚴重的三次債務危機,而我們當下發生的主權債務危機策源地則主要是西方發達國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截至目前,全球主權債務達到了7.6萬億美元。排名前10位的發達經濟體主權債務總和佔全球的83.8%。
  發達國家債務問題傳導的結果,就是新興經濟體債務風險開始逐步暴露。債務風險首先來自於經濟增長放緩。新興經濟體增長步伐各異,但幾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同步放緩。從增長態勢上看,中國經濟增長從高位“逐季回落”,三年多來首次季度增長“破8”的一年。此外,從GDP季度累計同比增長看,到今年三季度本輪經濟回調已持續了10個季度。這是我國自1992年以來回調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增長也明顯偏離了2002-2011年10.6%的季度平均水平。巴西三季度GDP同比增長0.9%,環比僅增0.6%,創下近年來的最低點;印度第三季度GDP增速從第二季度的5.5%下滑至5.3%;俄羅斯三季度GDP同比增幅僅為2.9%,遠低於二季度的4%。
  更加深遠的是,發達國家債務危機對新興經濟體既有發展模式産生了衝擊。總體看,大部分新興經濟體發展模式可以概括為在“後發效益”的基礎上,以豐裕資源或要素作為比較優勢參與全球分工,以出口驅動整體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這种經濟發展模式為許多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帶來了長達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但同時也蘊藏了兩大結構性風險:經濟結構失衡和對外依賴趨勢的加重。當前,發達國家債務危機通過出口收縮和信貸緊縮打擊了新興經濟體經濟的同時,也使一些國家“高出口、高投資、高舉債”的對外依附型增長模式受到重大衝擊。
  根據滙豐的調查,由於發達國家需求疲軟令製造業産出下滑,被調查的18個新興經濟體中有11個新訂單減少,整體採購活動在近四年來也首次下降,這直接導致貿易收支狀況出現惡化。從經常賬戶和財政餘額佔GDP比重這兩項指標來看,新興市場中有三個國家(印度、南非、巴西)處於“雙赤字”情況,其中印度的情況尤為嚴峻,2011年印度財政赤字佔GDP比重高達8%,經常賬戶逆差佔GDP比重達到2.5%,而如果衡量債務佔GDP比重指標的話,巴西和印度兩國為新興經濟體中政府債務比例最高的。IMF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印度政府債務總額佔GDP之比已達68.1%,巴西為66.2%,均已遠超新興經濟體37.6%的平均水平。由於財政赤字高企,經濟增長乏力,標普先後將南非和印度的主權評級展望由“穩定”調降至“負面”,並將印度的主權信用評級調至BBB-級。此外,越南、菲律賓、土耳其、羅馬尼亞、烏克蘭等新興市場國家也飽受“雙赤字”困擾。因此,不排除個別新興國家由於外部衝擊觸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
  金融風險方面,新興經濟體銀行資産質量問題也開始逐步暴露。由於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直接融資市場的有限體量,新興經濟體多數存在經濟“過度銀行化”特徵,特別是儲蓄率較高的亞洲,表現為銀行資産負債表快速膨脹、信貸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率較高等。目前來看,新興經濟體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正在上升。9月27日,穆迪宣布下調阿根廷30家銀行信用評級;8月,穆迪下調了越南最大私營銀行亞洲商業銀行的評級,而越南銀行業的總壞賬率已經從2008年的3%大幅攀升至10%;二季度,印度央行對100家銀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銀行壞賬已經對印度金融系統構成了最大風險,新興經濟體尾部金融風險仍不容小視。
  需要高度重視的是,經濟、債務和金融風險稍有不慎就會産生連鎖反應,對於新興經濟體而言,短期內亟須管控可能産生的風險,而長期看,加快調整失衡的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模式刻不容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的轉型與改革大有空間 2012-11-15
綠色經濟:新興經濟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2-11-05
國際産業資本回流倒逼中國提升價值鏈 2012-09-27
達沃斯論壇依舊看好新興經濟體發展前景 2012-09-12
中國製造“腹背受敵”? 2012-09-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