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六個月環比攀升的房價,使得房地産調控政策走勢由“堅持不放鬆”轉變為“加強”,這意味着,房地産要想實現真正的軟着陸,仍需時日。 城鎮化的繼續推進,讓房地産企業看到了未來幾年內房地産市場增長的希望,華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已經毫不掩飾地&&“再過十年房地産仍然是支柱産業。” 理順土地財政是房地産實現軟着陸的首要條件。 11月份,北、上、廣、深等10個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讓金再創16個月以來的新高,這給房地産調控的前路蒙上了一層不確定的面紗。重新抬頭的土地財政以及接二連三的“地王”,都讓市場回到“麵粉比麵包貴”的擔憂之中。“國務院修改徵地補償標準,徵地補償數額可能至少提高10倍”的消息,加劇了土地出讓金水漲船高的憂慮。 在此情形下,打破土地財政的困局是房地産調控不淪為“空調”的唯一出路。不過,保障房建設與教育資金從土地出讓金中計提的方案,使得地方財政短時間內難以擺脫土地出讓金這個有力的後盾。 其他稅收的補給,可以緩解地方財政的壓力。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近日發表文章指出,要深化房地産稅制改革,構建合理完善的房地産稅收制度,有效調節財富分配。種種跡象表明,房産稅改革思路正在日漸明朗。雖然就絕對值而言,房産稅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補給根本無法與土地出讓金抗衡,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馳援地方財政。 其次,房價回升勢頭必須遏制,成交均價被郊區項目拉低的假象需加強重視。 中指院數據顯示,11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879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26%,漲幅較上月擴大0.09個百分點。北京、上海等十大重點城市今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環比雙上漲,部分重點城市房價甚至超過調控前。北京住宅均價更具領漲代表性,新建住宅價格同比上漲10%,二手房成交均價同比上漲6%。上海、深圳的住宅均價被大量入市的遠郊項目拉低。 最後,房地産金融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從表面來看,房價處於緩慢環比攀升通道,而銀監會也不再公布金融體系對抗房價下跌的安全比例範圍,但這並不意味着房地産金融處於絕對安全地帶。在房價看漲時入市的房地産企業、恐慌性購房,在房地産調控繼續加強之時,都有可能成為危險因素。 雖然敲定了2013年加強房地産調控的思路,但房地産市場依然充滿着投資與成交的不確定性,房地産市場順利軟着陸,並不是一件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