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可以決定股市方向嗎?
2012-11-28   作者:陳寧遠(獨立財經觀察人士,知名財經作家)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隨着股指接連創下新低,在一片愁雲慘霧中,市場上有關救市的誑語之多,已經到了魚龍混雜的地步。查查這些誑語的出處,其中不乏大牌分析師、知名經濟學家和有較大影響力的財經媒體老總級人物。
  説實話,二十多年來滬深股市從來就不缺誑語,想必投資人聽得夠多了。比如有預測版的,經常下斷言説A股很快將上到多少點,或者用不了多久下探到多少點;這只股票明天漲停板,那只股票一個月內會如何等等。還有泄密版,從什麼神秘渠道獲悉哪只股票為什麼漲之類。當然,這樣的誑語是容易分辨的,在經歷了這些年的市場錘煉後,相信能量也早已大大衰減。
  大牌分析師、知名經濟學家説誑語,情況雖説是好一點,其實也不過是杜甫詩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在股海裏的翻版。要使各位投資人在聽完之後當了真,説實話也並不那麼容易。因為大牌們的意見常常相左,甚至表面上看還大相徑庭。
  比如,筆者最近就讀到兩種極為矛盾的言論。一種在論及政府&&救市政策時説,滬指不跌到一千幾百點,政府不會&&政策的;而另外一種則聲稱,某一項救市政策的推出,不僅救不了市,還將導致A股下跌到一千幾百點。
  可是,仔細分析起來,這兩種看似完全相反的意見,骨子裏其實是一樣的。説這些話的人都想&&出有左右政策的能力,而且認定政策是可以決定股市方向的。前者,我稱之為是市場倒逼政策版,而後者則可以説成是政策打倒市場版。總之,這兩個版本,都和市場的趨勢沒有什麼關係,不可能成為決策的依據,更不能成為熊市中的投資參考。
  我在本系列的第一篇裏就強調,政策的調整和市場的固有的周期無關;制度的完善也只是政府日常需要做的工作,不會改變市場周期。無論用什麼理論工具來分析政策、制度和市場的關係,都是相當複雜的過程,什麼政策導致熊市,又是什麼樣的制度會帶來牛市的結論,實在不能輕率地下,因為政策制度和市場趨勢並不存在簡單的、直接的彼此對應的關係。並非好的政策今天發布,牛市的光芒就照耀A股市場了。
  當然,政策的&&可以選擇時機,A股指數作為參考時機也確實可以是一個選項。但以政策和制度的嚴肅性而言,這樣的時機選擇從來不可能是制度或政策的制定者優先考慮的。這個道理是明擺着的,因為即使從政策或者制度的監管效果來説,具體政策的&&也不是針對指數高低制定的。難道熊市就應該完善制度,而牛市就不需要改變明顯不合理的制度設計了麼?
  所有的政策制定和制度完善對股市趨勢的影響,都是難以遽下結論的。政府&&的各項制度、宏觀經濟政策,哪怕就是針對股市的具體指示,政策與隨後的市場效應之間的互動到底會怎麼樣?要能清楚歸納、了解這樣的互動,其所花的時間甚至要比股市上的一輪熊牛輪迴更長。
  所有政策的制定者,都肯定會從人們良好的動機出發,以制定盡可能完備制度的方式積極干預經濟。但經濟運行的政治制度式的解決,卻從來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這邊有了政治表達的清晰,那邊經濟運行就會立竿見影回應。1993年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在其題為《經濟運行的歷史進程》的獲獎致辭中説:“這篇論文是講制度與時間的。”他妙到毫巔的結論是:“革命性的變化永遠不會像它的支持者那樣革命。”中國古代的執政智慧裏,也常常在對興利除弊的反復焦慮中,最終不得不再次信奉艷羨無為而治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要知道,檢驗一個論斷是否科學,是否有助於人們認識市場,是需要極為漫長的時間的。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其學術成果和獲獎時間的跨度超過半個世紀。間隔期如此之漫長,是因為要了解真相,人類必須為之付出心血,必須試錯,必須有足夠的耐心。不經過這樣的過程,怎麼可能真正認識市場?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股市方向盤掌握在證監會手上 2010-12-20
十月股市方向存爭議 2009-10-09
別讓股市成收入倍增絆腳石 2012-11-28
酒鬼酒經銷商被指賣酒虧錢股市賺錢 2012-11-27
該從根源上解決股市制度性缺失問題了 2012-11-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