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養老險銜接 宜速不宜遲
2012-11-28   作者:李曉亮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關於社保的異地轉接存續問題,輿論已呼籲多年。從中央到地方,也不懈地努力推進其進程,社保的全國統籌和異地銜接目前已是大勢所趨。為了民眾能更方便更快捷地享受社保福利,不少地方都陸續推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全國一卡通的社保卡。
  更少的繁瑣限制,更多的福利覆蓋,這是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要求。看到《中國三大養老保險有望實現銜接轉換》的新聞,我們都應會心一笑,畢竟,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保險和社保、醫保等一樣,盡快實現全國範圍的信息聯網,銜接互認,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人社部近日終於開始就《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公開徵求意見了。《辦法》提出,職工養老保險、新農保以及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將實現銜接轉換,繳費年限也將明確換算辦法。適用範圍為參保兩種以上方可轉換,以繳費是否滿15年為轉換界線。(《新京報》11月27日)
  雖然來得晚了些,可這也是看得見的進步。三險銜接後,轉移接續就不是問題了,不過也有些現實的公平考量需要注意。從新聞反饋看,民眾對接續互認都普遍認同。能夠銜接,至少不會因為跨地區遷徙,而讓之前多年繳納的養老保險完全“斷檔”。在實現地域轉移之後,職保、新農保、城居保之間,任意兩個險種還能銜接互認。
  可由於三者繳費水平差異很大,“一般達到十倍甚至幾十倍”,網友普遍感到焦慮的問題是,由職保轉入新農保或城居保,是否會導致權益受損。“我們在外地打工參加的職工保險,可是繳費滿15年也不讓在當地領取養老金,而是要轉回戶口所在地(即農村)領取,這合理嗎?轉回戶口所在地,只能轉入農保。繳的職保費,卻只能領農保待遇,這合理嗎?”這個問題,引起很多共鳴。
  這其實和之前社保的異地接續問題一樣,如何在銜接中面對公平的考量,是社會保障體系繞不開的問題。上述《辦法》規定,銜接轉換要將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隨同轉移。但人社部又特別説明,由於三類保險制度上的差別,職保向新農保或城居保轉移,只轉個人賬戶不轉統籌基金,不轉移職保統籌基金。
  因為只有職保是由個人賬戶和統籌基金組成,而新農保、城居保不是。這一規定據説是為了防止打破各項制度資金安排上的平衡。只轉個人賬戶,和其他險種保持了“低水平”的資金平衡,看似達致賬面上的公平,但參保人的隱性權益受損問題,是否得到制度性重視和救濟?既然公開徵求意見,這一問題就不容忽視。
  當然,核心問題還不是某一險種的福利含金量差異,而是社會保障政策如何實現全地域覆蓋和權利無差異的問題。關於職保養老金使用效率問題,可建議提高個人賬戶比例,如至少應和統籌賬戶對半,這就提高了個人可知情可“支配”的財産部分額度。但在異地接續、不同險種銜接問題上,繳費標準代表的權利和福利差異問題,還是比較明顯。
  所以,養老險以及所有社保領域的全民覆蓋、城鄉平權,是社會保障體系下一步亟待推動的制度革新。不同社會身份的社會成員,不應再面對目前這種社會福利層面的差異對待。三險接續互認,宜速不宜遲,而社保體系的全面制度升級,讓所有公民享受到國家福利政策的無差別對待,更是社會保障體系恒久的制度精進訴求。若社會成員不管養老還是社保,都能得到體面而有尊嚴的保障,那麼不同社保制度不同地域的銜接轉續,就不再是問題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三大養老險有望銜接互認 徵求意見稿徵民意 2012-11-27
養老險銜接制度打通城鄉轉換路徑 2012-11-28
三養老險擬實現城鄉對接 2012-11-27
稅延養老險方案遞至財政部 上海或首獲試點 2012-07-02
平安養老險企業年金規模破千億 2012-04-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