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難對電信運營商形成衝擊
2012-11-27   作者:向坤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據媒體報道,作為三網融合試點工作的重要環節,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將會在年底前掛牌。從結果看,與年初傳出的方案變化並不大,依然是“先掛牌、後整合”的思路。
  按照三網融合時間表,2010年~2012年的階段性目標是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探索形成保障三網融合規範有序開展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在今年9月底前,工信部向第一批試點城市的廣電公司發放了電信業務牌照。作為三網融合第一階段的收尾,電信與廣電的雙向進入也逐漸破冰。截至9月底,工信部已經向12個試點城市的廣電企業發放了許可。與此同時,廣電總局正式發文批復同意中國電信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IPTV傳輸服務和手機電視分發服務等3項業務的申請。
  目前,公眾對電信運營商的寡頭壟斷已經多有怨言,認為“寬帶不寬”和“消費不透明”。但是從目前看來,即將成立的國網對電信運營商的衝擊恐怕有限,最大的原因在於實力並不對等。
  有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總收入約為8763億元,而2010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總收入約為2238億元。廣電的總收入僅為三大電信運營商的1/4,甚至只有中國移動年營收的1/2。廣電運營商和電信運營商有着很大的區別,後者已經是香港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運營體制、公司治理均已現代化。而目前國網方面,省網整合還沒有完成,産權關係在省一級還有待繼續理順,能夠形成一個集中化運營的現代化企業還需時日。
  廣電企業的出身和電信運營商亦不同。以往廣電運營商都是屬於省廣電局下屬的事業單位,和電視台綁定運營。電視台的內容資源通過有線網絡傳送到用戶家中,而廣電企業通過向電視台收落地費來盈利。從2010年起,廣電系統開始了網&分離和制播分離的改革,同時開始由各省網絡公司整合地市有線網絡公司,然後再由國網整合省網的進程。但是從目前來看,廣電網絡公司盈利模式單一落後,市場化運營經驗薄弱,這些都是國網成立後所面臨的困難。作為規模經濟特徵明顯的網絡型企業,必須實現一體化,才能最大化地發揮規模效應,降低網絡設備的邊際成本。
  三網融合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公眾更多關注廣電係和電信係的博弈和資源的重新配置,希望能夠通過引進新生競爭力量來使市場均衡化,促進信息産業的進一步發展。但筆者認為,應該從歷史角度和國際視野來看待三網融合,三網融合併不是引進新産業背景的企業主體,實現雙向進入就萬事大吉,否則“舊瓶裝新酒”,只不過多了兩個新的玩家,意義不大。
  作為第四運營商,國網必須要遵循市場規律和産業發展規律,由消費者投票才能生存和發展。因此,國網成立後必須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虛心向電信運營商學習市場拓展經驗。
  從國際方面看,美國有着4家全國性運營商和數十家地方性運營商。而中國更是需要有更多的運營商來開拓市場,激活市場潛力。國網方面應該進一步向市場開放,引入民企和外資主體,同時大膽試驗上市和並購等市場化運營手段。
  目前全世界電信運營商都面臨着新的産業主體進入傳統電信運營領域的問題,因此,國網成立也要預先考慮這個問題。三網融合併不是雙向進入就能成功,運營商必須要認識到新的産業變化和趨勢,要認識到目前是互聯網正在逐漸改造電信網和有線電視網,這已在美國初具雛形。對於國網來説,應借鑒美國經驗,主動和電信運營商一起發展針對互聯網的融合性業務創新。如此,三網融合才值得期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網:二季度新華經參仕邦人力資源指數報告發布 2012-11-19
第三季度中國網絡經濟市場規模超千億 2012-11-05
三季度中國網絡經濟市場規模超千億 2012-11-05
國網全額收購光伏發電富餘電量 2012-10-27
國網承諾全額收購分佈式光伏發電富餘電量 2012-10-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