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俏江南責任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蘭的身份一下子成為街頭巷尾紛紛關注的事情。不過這次不屬於娛樂圈的範疇,事關市場以及一個企業家信用的事情。 今年9月,俏江南創始人之一馬義將俏江南董事長張蘭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要求張蘭按照離職補償協議約定,協助辦理房屋過戶手續。交涉未果,訴諸法庭,但是,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立案已近兩個月,但法院傳票卻一直無法送達。後經法院調查,2012年9月17日張蘭已經登出戶口了。“當時派出所給我們的答覆是,她登出戶口的原因是因為出國定居,但是現在落入哪國國籍不清楚。” 儘管俏江南現時仍不是上市公司,但張蘭的做法依然受到人們的質疑,首先是她作為區政協委員的身份移民是否合規。其次是作為企業負責人這種有損信用的行為是否會受到制止甚至懲戒。現在,無論爆出是多麼感人的勵志創業故事,對於滿足大眾的這些疑問來説都無濟於事。假如企業家們可以這樣輕易地移民而將各種企業財務糾紛變成成本更大的國際訴訟的話,那麼市場秩序無疑將會受到擾亂。人們現在關心的是,是否有合理而及時的法規來遏制這種現象。 其實,人們心裏這種隱憂並不是因為張蘭一朝登出戶口而産生的。近年來,裸官以及一些沿海地區的裸商現象,已屢見不鮮。經濟危機之後,一些國家的移民門檻很低,國內移民中介這門生意也如雨後春筍,他們總是有着各式各樣的操作手法。比如加拿大,據悉,如果想辦理移民並進行海外投資,加拿大和中國都存在一定的監管,但是這些障礙通過移民中介做假材料,就可以簡單跨越。很顯然,這門移民生意在一些地區尤為受歡迎,因為作為需求方的企業主們充斥着各種隱秘。有的企業主用自己物業或是實業做抵押,在國內銀行貸款然後去海外投資移民;有的企業主一早就把資産轉移到了海外,國內公司只是一個殼,只是在擇機宣告破産,甚至這幾年溫州老闆跑路已蔚然成風,拋下債主、客戶和員工。 一份招商銀行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的高凈值人群數量達50萬人,比2009增加了9萬人,年增長率為22%。其中,可投資資産超過1億人民幣的人士超過2萬人,可投資資産5000萬以上人士超7萬人。近60%接受調研的千萬富翁已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而億萬富翁中,約27%已完成了投資移民。 隨着移民人數的不斷增多,相關法律法規也應該跟上。目前,對上市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信息披露有相關規定,要求上市公司法定代表人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應該盡快告知公眾,對於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管等人員的個人情況和持股也要求報告和公布(證券法第三節第六十六條規定,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四個月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記載以下內容的年度報告,並予公告:公司概況;公司財務會計報告和經營情況;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簡介及其持股情況,等等)。但是,對於未上市公司企業主的信息公開,在公司法中沒有相關規定。 如果富人移民僅是因為國內一些軟環境(比如子女教育)跟不上的話,尚可慢慢改善,但是假如其中的一些移民是違規操作,並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那麼就不應該任其發展。因為,這樣不僅擾亂了國內市場秩序,這些企業主們壞的示範效應會影響其他的企業主,令市場其他人不再相信信用的力量。這也不利於整個社會的個人徵信系統的建立,無可否認的是,很多小生意人都普遍抱有一種單次博弈的心理,賺一把就撤是他們慣有的想法。如果僅是像有的地區那樣在機場等地加大對裸商的追回,不足以從長期來遏制這些現象。 他們的不合情理的、違背信用的移民以及資金轉移,早就應該在一開始就被相關制度禁止。除了信用耗損與財富外套,還牽涉到很多普通民眾的利益,還應該注意的是,這裡面還不僅牽涉銀行的錢,有的企業主和銀行、擔保公司是三角關係,而擔保公司的資金大都是來自一個個零散的“理財客戶”,你可以想象如果這些錢打水漂的話,那麼它會造成和通脹一樣的社會穩定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