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地方融資平台風險“換馬甲”
2012-11-21   作者:余豐慧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余豐慧

  來自銀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共有393隻城投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掛牌,籌資規模達到4686億元。
  大部分城投債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持有,特別是部分城投債由於市場認可度不高,導致承銷銀行被動持券,這使得平台風險仍大量留在銀行體系內,並未得到有效分散,銀行的實際風險敞口上升。與此同時,同樣被銀監會主席尚福林着重強調的還有同樣火爆的基建信託、房地産信託、資金池信託、票據貼現等與影子銀行風險密切關聯的話題。同時,還有以保障房用途方式申請貸款、發債,為其再建、續建項目融資的現象。
  實質上,這些都是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的變種變異。在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等老融資方式被嚴控叫停後,地方政府通過大上項目、大搞基本建設、大肆拆遷等方式要GDP政績的行為並沒有改變。這就造成其融資的強烈訴求沒有絲毫降低。同時,恰遇中國經濟“寒流”,地方政府以此為藉口規劃出了宏觀的大上項目提振經濟的內在衝動。這次經濟下行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相比較,中央政府沒有&&大的刺激措施,而地方政府卻紛紛自動自發推出大投資計劃。在目前分稅制情況下,地方政府所掌控的財力非常有限,大投資、大上項目、大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資金何處來呢?地方融資平台是其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過去那種通過地方融資平台直接向銀行貸款籌資的方式顯然已經不可行了。聰明絕頂、善於變通的地方政府必將想出替代融資工具。城投債、基建信託、房地産信託、資金池信託、票據貼現等與影子銀行相關的融資方式就接踵而來了。這種以影子銀行面目出現的地方融資平台風險比過去更大,危害性更大,後果更加嚴重。
  過去融資平台的融資方式主要是銀行貸款和個別地方發債,其風險衡量非常直接。只要貸款到期償還難,就會立即引起債權人警覺,就會發出風險預警,進而採取保全措施等。而城投債、基建信託、房地産信託、資金池信託、票據貼現等是以非銀行貸款面目出現,卻達到了銀行貸款融資的目的,這種影子銀行風險是間接、隱蔽、難以鑒別和不易被快速發覺的。而一旦風險爆發就將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釀成金融危機等。比如:今年1-9月,共有393隻城投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掛牌,籌資規模高達4686億元。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信政合作類信託餘額為3903.5億元,較今年初激增1366.7億元。而由於市場對城投債風險擔憂較大,使得許多城投債砸在了承銷銀行手中,銀行只能自己購買,如果到期難以歸還,最終還要轉變為貸款。這種“周折”就將使得風險被大大拖延,一旦出險後就將無法應對和挽回。
  筆者已經多次強調過,地方融資平台中無論是過去的直接貸款、發債,還是現在換個影子銀行馬甲,最終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是有償的,最終不僅要歸還本金還要歸還利息的。如果融資平台融到的資金,投資到一個無效項目上或者“失敗”工程上,那麼,怎樣的融資方式都無法避免發生風險。關鍵在於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有效性,項目是關鍵。因此,不在投資項目這個關鍵環節上做好做足文章,而是在地方融資平台手段工具上打轉轉,沒有找到消除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的根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地方融資平台風險進一步增加 2012-11-19
地方融資平台發債超出去年1500億 2012-11-16
發改委計劃批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行另類企業債券 2012-11-08
城商行"掘金"地方融資平台貸 2012-09-03
城商行“掘金”地方融資平台貸 背後風險堪憂 2012-09-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