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産市場需要的依然是調控
2012-11-19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評論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據報道,從11月13日到15日3天內,中國5家大型房企總計斥資110.49億元圈地補倉,部分地塊溢價率達到44%。這似乎正在形成一股新的趨勢。
  這由不同因素共同促進,主要是市場預期中國經濟將可能進入一個新的周期。地産商等方面一直以來抱有的對地産與信貸的限制性政策放鬆的希望又浮出來,他們希望房地産市場會反彈。這種預期之下,一些地方政府在年底之前也加緊了推地,因為市場有需求,地方政府也希望增加土地出讓收入來緩解財政與債務壓力。
  對於房地産企業而言,儘管信貸政策持續收緊,但大型企業仍然可以在海外發行債券或者在國內發行信託産品融資,相對盈利水平而言,他們融資成本比較低。因此,在市場低迷兩年後,經過最近一輪融資潮後,房地産企業開始積極拿地,蓄勢待發。
  這其實是一種慣性思維,認為會重復過去調控的模式,即地産投資過熱或價格增長過快,倒逼緊縮政策&&,在影響到增長後又重新放開的周期循環。但是,這可能是一個不正確的認識,因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不再完全是增長,而主要是如何轉型,地産市場也發生了質的變化。
  中國一直都在強調,未來的政策重點是關注民生,而住宅價格過高已經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地産調控也已經確立了正確的思路與方向。住建部部長姜偉新近日&&,中國將繼續貫徹調控政策,堅持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加快完善符合國情的住房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他透露,“十二五”期間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是3600萬套,2011年已經開工1000萬套,今年開工了700多萬套,明年計劃開工數量不會低於500萬套。
  經過十年的發展,中國城市化水平與人均住宅面積得到大幅提高,應當説需求空間日益減少。比較特殊的是,以存量計算,在一些城市,有相當比例的住房是以投資空置的形式存在。因為地産投資在過去十年是戰勝通脹的主要渠道之一,且房價持續上漲而沒有出現讓投資者受損的情況,這激勵了一些民眾與企業的投資房産熱情。
  如果繼續大規模加大住房供給,可能仍然吸引一大批投資者繼續購買,而真正的剛需卻沒有能力承受如此高的價格。如果再考慮人口生育率逐步降低以及獨生子女一代將繼承多所住房的現實,以及政府大規模提供保障性住房,未來住宅需求的空間將是有限的。因此,現在需要的依然是堅持調控,最終改變空置率過高的局面。
  因此,中國必須穩定目前的住房價格,不允許繼續投資炒作,但也要防止價格無序下跌。首要的辦法應該是,考慮對第二套或者空置房徵收持有稅,從而逼退炒家繼續投資,並把空置房引到二級市場流通。
  11月16日,國土資源部、財政部、央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聯合公告稱,將控制地方政府土地儲備總規模,規範土地儲備融資行為。這意味着短期內房地産市場調控不會放鬆,也將防止地方政府繼續走土地財政的老路。
  目前,北京地區的二手房交易量連續幾個月下跌,但在上個月出售均價卻出現大幅提高。市場上不管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在憧憬地産價格繼續上漲,但更可能的局面是,地産市場在不斷的調控下變得更理性與合理,地方政府、企業和投資者應該及時改變依靠地産價格上漲獲取財富的思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住建部:房地産市場調控未考慮放鬆 2012-11-13
房地産市場不會垮塌 2012-11-12
房地産市場不會垮塌 2012-11-08
美125城市房地産市場11月持續復蘇 2012-11-07
香港樓市新政推動房地産市場回歸正常 2012-11-0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