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産業也需“轉型升級”
2012-11-19   作者:熊建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有媒體報道,在北大舉辦的某次活動中,於丹被嗆聲。因為她太有名了,連帶着這件事被炒得火熱,一來二去就成了網上的熱點,引來不少人圍觀。但是,圍觀之後似還可思考一番。
  這些年,國學火了,講國學的專家也火了。過去,柳敬亭“一日説書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張岱《陶庵夢憶》)。今天,於丹四處演説,頻繁出書,賺得缽滿盆滿。
  但是,讀者、觀眾在成就了他人的輝煌後,自己得到了什麼呢?當年於丹剛開始講《論語》時,有人説,就算她講得不對,起碼能讓百姓對經典著作産生興趣。幾年下來,於丹的書依舊熱賣,可元典的公認好注本如楊伯峻的《論語譯注》還是乏人問津。看來,讀文本和聽解讀不是一回事,要真正想到彼岸,還得小馬過河。
  中國人的閱讀率一直不高,這是有調查數據為證的。很明顯的表現是,在高鐵上、飛機裏、排隊時,大家要麼枯坐,要麼看手機,極少有人翻書,更別説看《史記》、《漢書》了。
  是因為國學太長嗎?《老子》不過五千言。是因為國學難懂嗎?《憫農》唱誦至今。是因為國學沒用嗎?對了,癥結大概在此了。看一遍《荀子》能賺錢?讀一通《詩經》能陞官?這些年流行的是:學《孫子兵法》要與商戰&&,看“三十六計”要與經營挂鉤。
  看起來,國學火了;其實,國學遠沒有火。當然,國學本也不需要火。只要你願意,有光、有空、有書,就可以學國學了。悶聲發大財可以,悶聲學國學也可以。
  當社會浮躁時,推波助瀾不需要,啟蒙清源正當時。供給滿足需求是經濟學公理,但需求如果低俗,那供給就不會高尚。提升需求者的品位是長期過程,提高供給方的水準是現實可行的。這方面或許可向台灣藝術家林懷民學習。林懷民的“雲門舞集”在演出前首先説好,演出中不許拍照。人家花錢來了,拍個照都不行?真不行,只要有人拍照,林懷民馬上停止演出。一來二去,觀眾逐漸不在演出中拍照了,開始認認真真、專心致志欣賞演出了,從而完成審美過程,提升自己。
  於丹被嗆聲,是一件尷尬事。但也從一個側面説明:我們的文化産業,跟中國經濟一樣,亟待轉型升級,當務之急是不再去一味用所謂的“心靈雞湯”去迎合市場需求,而應該積極主動培育市場,腳踏實地地提升國人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質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前10月工行文化産業貸增282.4億 2012-11-09
發展文化産業要守住文化底線 2012-10-29
“莫言開發”要尊重文化産業發展規律 2012-10-24
前9月工行文化産業貸款增長36% 2012-10-23
文化産業春風正勁 2012-10-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