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上新衣服,尤其是貼身穿的襯衫、T恤和內衣,不少人會發現一件鬧心事:縫在後領和腰間的標籤,硬邦邦的扎人,很不舒服。許多童裝衣領上的標籤,也是粗糙的滌綸或尼龍布做成,像毛毛蟲般讓孩子脖子發癢,甚至把嬌嫩的皮膚磨得發紅。 有人説,好辦,統統剪掉不就行了?可這剪標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通常標籤都是由兩排細線,嚴絲密線地縫在衣服上。如果貼着邊剪,剪不乾淨,反而更扎人。如果拆線,一不小心就會使新衣服破個洞。如何剪掉小小的標籤,竟然成了一個大大的問題,不少人因此在網上發帖抱怨、求助。 扎人的標籤,成了服裝的累贅、消費者的負擔。真的沒有好辦法嗎? 情況並非如此。在國外,一些服裝製造企業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着手對傳統標籤進行舒適性改進。一種替代縫製標籤的新技術正被越來越多地採用,通過熱轉印直接將産地、號型及洗滌熨燙説明等信息印到面料上。此外,許多品牌時裝採用純棉、綢緞等柔軟面料做標籤。 相形之下,我們的一些服裝製造企業,或對消費者的感受和需求不敏感,或一味壓縮生産成本,對細節的重視和打磨還不夠。而這,可以説是“中國製造”長期以來的一個通病。 當下的中國,無疑已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2010年,我國製造業生産總值位列世界第一;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已有近一半産品産量居世界首位。但我們要成為製造業強國,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時下,一些企業做工不精細,産品質量較差,檔次水平較低,産品往往有一些小瑕疵,在包括標籤、工藝等産品細節上考慮不夠周到。 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智造”,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要靠科技發展、自主創新,同時也不能忽視對細節、小事的重視。在這方面,喬布斯給中國企業家和管理者樹立了一個榜樣。喬布斯超越常人之處,不在他的想象力,而在於其對細節“近乎變態”的重視和追求。喬布斯在設計産品時糾結於“用哪一種米黃色”,連蘋果零售店內“洗手間指示牌的灰色用多少色度”也要親自過問。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正是一個個細節、小事,決定了産品質量,甚至決定着事業的成敗。一兩個細節上領先,人們感受或許不明顯,但幾十個、幾百個細節的貼心,就會使用戶難以割捨了。 願中國的企業牢固樹立“魔鬼藏在細節裏”、“細節決定成敗”等理念,高度重視點滴小事,深入了解用戶需求,不斷提升産品質量,從而贏得市場、贏得尊重,涌現出越來越多有競爭力的世界知名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