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期盼已久的券商資産管理新規正式落地,其核心是“鼓勵創新”,即“鼓勵證券公司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依法開展資産管理業務創新”。歸納起來,資管新規主要從券商資格審批及設立條件、投資範圍及資産運用、託管清算及流通三方面對資産管理業務進行松綁,為創新提供條件。 這將對券商未來資管理業務産生深刻影響,筆者認為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資管業務競爭激烈化。新規降低了資管業務資格門檻以及産品設立條件,簡化了資管計劃設立程序,這將推動券商資管産品數量快速增長,規模迅速擴大,競爭日趨激烈。第二,資管産品精細化、特色化。面對激烈的競爭,券商資管將充分發掘客戶資源,對其進行細分,並通過投資策略以及産品設計方面的創新,精細化滿足其投資需求。在此過程中,形成不可複製的核心競爭力,樹立自己的特色品牌。第三,資管産品流通化。新規對資管産品的登記、結算和轉讓都進行了松綁,拓寬相關領域創新空間。這有助於推動資管産品流通化。一方面,資管産品有可能像ETF一樣實現交易所上市流通;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創新設計以及相關係統建設,實現資管産品的場外櫃&市場流通。第四,資管産品投行化。主要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在資管計劃投資範圍拓寬的情況下,傳統的投行融資項目可以通過創新的産品設計、借助資管通道實現直接或者間接發行銷售;另一方面,面對日益複雜的高端客戶投資需求,可以採用投行業務模式,對其進行深入發掘,量身訂制投資方案,設計産品滿足其需求。第五,資管、自營一體化。新規提高了自有資金參與資管計劃的比例上限,而且允許約定參與、退出條件,這為資管、自營業務融合創造了條件。自營可以通過充當分級産品次級受益人的模式,在為資管計劃提供增信服務的情況下,實現自己高收益資産配置。此外,自營可以嘗試通過創新辦法,為資管計劃提供做市服務,提高其流動性,同時賺取差價收益。 基於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券商應積極探索投行式理財業務模式,即突破傳統的與公募基金同質化的資産管理模式,充分發掘市場融資以及投資需求,並創造性地為這些需求提供服務,具體包括項目發掘、産品設計定價、産品銷售、增信服務、流動性支持、投資及風險對衝等。 項目發掘,即尋找市場融資以及投資需求。融資需求方面,可借鑒信託正在開展的融資類理財業務以及資産證券化業務;投資需求方面,可以關注挂鉤型結構性理財産品,套利類理財産品以及目前市場缺失的非線性金融投資工具(比如期權等)。 産品設計及定價是投行式理財業務開展的核心。投行式理財業務的目的是搭起投資和融資需求之間的橋梁,而兩者往往不能完全匹配,這就需要創造性地對資産進行拆分和打包,滿足不同的需求。拆分打包過程實際就是産品設計過程,而這個過程會産生非標準化資産,如何為這些資産定價並讓客戶接受,是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産品銷售是投行式理財業務發展的根本。銷售可以通過其廣泛的客戶網絡,感受市場冷暖,蒐集投融資需求,為項目發掘以及産品設計定價提供重要參考。 增信服務及流動性支持。券商在推動理財業務順利開展的同時,提供了自有資金參與理財産品機會。比如資産證券化項目,自有資金可以通過認購次級部分作為增信措施,推動産品順利發行銷售。再比如,為了促進結構化産品發售及流通,自有資金可以承擔起該産品的場外市場做市報價。當然,這些都得基於前面提到的産品定價這個核心問題。 投資及風險對衝在保證風險可控情況下,為理財業務創造附加價值。理財業務開展過程中,因為增信及流動性支持等原因,自有資金參與理財産品而形成投資敞口,從謹慎角度,應利用其他金融工具進行對衝,從而實現風險中性。更進一步,在基於充分研究的前提下,也可以在風險對衝過程中,實現超額收益。 為了實現上述理財業務模式,券商首先應該改進傳統的條塊化分割管理方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整合公司資源及優勢,打造綜合性理財服務模式;其次,券商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特別是産品研發人員、風險控制人員和産品營銷人員,應對未來更加專業化的業務需求;最後,券商應注重信息系統建設,比如櫃&交易系統、場外做市系統、場內對衝系統等。這些都需要儘早規劃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