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産品頻繁滯銷 期待農業轉型
2012-11-12   作者:木須蟲(湖北 公務員)  來源:長江商報
 
【字號
  最近一個月來,農産品滯銷的新聞開始在全國各地出現,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滯銷品種更多,除了蔬菜,還有水果。而滯銷的量,也格外大,動輒數以萬計。一些農民&&將開始改種投入較少的玉米、紅薯,甚至摞荒出去打工。(11月11日央視《新聞周刊》)
  農産品銷售難的現象年年都有,而且呈現出一種規律,越是豐年,越是産量高,滯銷就越嚴重。雖然,從市場供求的規律來説,屬於正常的經濟現象。但是,這樣的現象帶有規律性與普遍性,其實就反映出農業固有模式,不適應市場的本能缺陷。
  透過滯銷難的每個個案,幾乎不難發現這樣一些共性:一是生産遠離市場,“什麼賺錢就種什麼”,到頭來卻發現,種了什麼什麼産品就出現“市場過剩”,既反映出生産環節對市場把握缺少理性,也反映出了市場信息對生産環節影響的遲鈍;二是農産品缺少足夠的轉化通道,農民無法從加工轉化的環節中,規避市場帶來的風險。
  而與農産品豐年滯銷的窘境相比,增收的農産品,並沒帶來市場價格多大的變化,消費者依然支付不菲的代價。相反,農産品的流通環節,卻從豐産滯銷中受益。換言之,供大於求的矛盾,通過市場傳導,最終致使農民受損。這些現象表明,以千家萬戶為主體的單一農業模式,松散的市場組織結構,缺少了以市場主導生産的無形之手,使得生産過於盲目與隨意,從而將農業所具有的先天弱勢無限放大。
  農産品頻繁滯銷期待農業模式的轉變,用市場規律來配置農業生産的相關要素,促進農業由傳統單一模式,向現代集約化與規模化農業轉變,實現生産與市場的一體化,通過市場需要來控制農業生産的布局與結構,實現農民的“職業化”。
  當然,促進農業模式的轉型,必然需要從政策層面創造出孕育新模式的環境。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和加強農民社會保障,賦予農民參與規模經營更多的自主權;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産業化發展的扶持,鼓勵更多的資本進入農業産業領域,培植出更多集生産、加工與銷售於一體的農業企業,真正讓農業種的是“市場”,而不是“産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上周食用農産品價格小幅上漲 2012-11-07
商務部:上周食用農産品及生産資料價格小幅上漲 2012-11-07
告別"吃資源" 農産品貿易從出口換匯到"大進小出" 2012-11-05
農産品價格還會持續普遍上漲嗎 2012-10-25
上周國際市場金價油價承壓下跌 農産品漲跌互現 2012-10-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