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道德銀行”是有益的道德實踐
2012-11-12   作者:陳堯(雲南 職員)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每做一件好事,都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存入公交公司為員工所開的“道德銀行”賬戶中,當積分累積到一定數量,還能兌換相應的獎品。今年8月起,浦東公交金高公司推出了這項“好人好事不白幹”的活動,得到員工積極響應。
  早在幾年前,鄭州市、株洲市、鹿城區五馬街道永寧社區、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等地或單位都曾開設過類似的“道德銀行”。遺憾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多數“道德銀行”都走向了名存實亡甚至“倒閉”,最後成為一個永遠的記憶。
  正因為有了許多前車之鑒,人們對浦東公交金高公司推出的“職工道德銀行”的發展前景和實際效果並不看好,認為它終歸難逃曇花一現的宿命。不過筆者覺得,相較於其他已經關門的“道德銀行”,該公交公司推出的“職工道德銀行”或者説“好人好事不白幹”活動,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因為此項活動是在公司系統內部搞的,對內而不對外,人員範圍相對穩定、組織實施相對容易、評比表彰相對簡單。
  除了操作技術和評價程序等方面,“道德銀行”還在概念上、內涵上被質疑。不少人認為,“道德銀行”過於功利和世俗,按照市場化的操作手法來運作,不僅矮化了道德,玷污了道德的純潔性和高尚性,而且強化了拜金主義,不利於社會道德體系的構建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這種觀點固然不無道理,但問題是:空喊人盡皆知且貌似抽象枯燥的道德口號究竟有多少意義,究竟能喚醒多少人的道德自覺和實踐理性?
  真正做好事的人是不求回報的,但這並不意味着公眾和社會不應該回報這些人,畢竟“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當“善有善報”不時變成現實的奢望時,利用市場化的激勵機制來褒獎“好人好事”、喚醒沉睡的道德乃至失落的道德,無疑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雙贏”之舉,至少是一種關於道德實踐的有益探索。
  公交公司開“職工道德銀行”,不見得能從根本上解決道德問題,何況“道德幣”多的人未必就是“道德富翁”。但無論如何,“職工道德銀行”作為一種道德實踐,人人皆可參與其中,我們應該給予它必要的寬容和鼓勵。特別是在抽象的道德教化越來越力不從心、“道德沙塵暴”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爭客源搶事件 長沙9家公交公司竟成違法大戶 2008-06-18
長沙9家公交公司竟成交通違法大戶 2008-06-18
私營公交公司該不該為“老人免費”埋單? 2007-11-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