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産業更需技術“救市”
2012-11-07   作者:馬紅漫(上海第一財經頻道主持人)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光伏産業“救市”之舉正在逐步推進。據悉,有關部門擬對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進行補貼,補貼標準為0.4~0.6元/度。與此同時,中國已就歐盟部分成員國的光伏補貼措施提出與歐盟及其相關成員國進行磋商,正式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序。
  需要指出的是,在有形之手的大力挽救下,光伏産業或可暫渡難關,但未來如何,還需企業通過技術挖潛實現鳳凰涅槃。
  客觀而言,供大於求是掣肘國內光伏産業快速前行的主要瓶頸。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光伏組件總産能達30GW,而全球裝機量預計只有20GW,産能過剩問題已十分嚴重。更為關鍵的是,國內光伏産業“兩頭在外”的特徵十分明顯:上游多晶硅等原材料大規模依賴進口,國內生産太陽能電池片、電池組件等光伏産品後又將多數出口海外,其中歐盟地區佔到70%左右的份額。近期受到歐債危機等負面因素影響,中國光伏産品正面臨銷售無路的尷尬。
  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做出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反傾銷結果的初審,徵收高達31%到250%的反傾銷稅。隨後,歐盟委員會也掀起了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國外消費市場大門的收窄意味着,大批國內光伏企業將要面臨倒閉危機。追根溯源,近年來大躍進式的發展模式,造就了光伏産業泡沫,而其背後則是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績的盲目鼓勵。不可否認,光伏項目的推廣可以立竿見影地拉動地方經濟指標向好,但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身發展規律,行政過度介入只會破壞市場“原生態”。
  就海外市場而言,中國政府希望借由WTO爭端解決機制改變海外市場對中國光伏産品的強硬態度,這些舉措體現了政府部門對國內光伏産業的重視,有助於呼喚歐美地區認真審視其對華光伏産品的態度。但值得一提的是,國際貿易爭端非朝夕間便可輕鬆解決,緩解光伏企業燃眉之急的關鍵還在於提振本國下游消費市場。對此,國家能源局坦言關於分佈式光伏發電示範區實施辦法和電價補貼標準正在草擬當中。
  當前,由於光伏發電上網成本高企、並網技術滯後等現實問題,致使國內市場僅能消化不到5%的産量。如若相關財政補貼得以落實,那麼將能夠填補光伏發電與常規火電上網之間的價差,引導清潔太陽能得到大規模現實應用。
  其實,新能源發電成本高於傳統發電模式的問題在國外也存在,歐盟地區等就對新能源發電廠發電給予財政補貼,這一行政干預方式可以加快初期上馬新能源項目的市場拓展速度,可值得借鑒。一旦國內下游新能源消費潛力得到釋放,那麼光伏企業面臨的産品銷售問題也將能得到有效解決。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價格問題外,光伏産品應用推廣的技術瓶頸更需得到突破。以光伏發電分佈式接入為例,這種方式將會改變傳統配電網形態,對保障電流質量、維護電壓頻率穩定等均提出更高要求,單純的資金扶持並非根本之策。
  所以,財政支持只是為光伏企業蛻變營造了一個喘息之機,核心技術研發才是企業獲得永續生命力的源泉。技術革新將能夠極大地降低新能源應用成本,是為其擺脫財政扶持依賴、順利替代傳統能源的核心要素。由此着眼,光伏專業人才培養、技術項目孵化、研發資金投入等才是行政力量“救市”的根本方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郭&銘投千億鉅資進軍光伏産業 2012-11-01
光伏産業困境調查:黃金十年終結全行業蕭條 2012-10-27
光伏産業終於有了出離誤區的新思路 2012-10-26
光伏産業能拿到“船票”嗎? 2012-10-25
光伏産業要更高的技術含量非産量 2012-10-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