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證監會負責人&&,並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平台,有利於提升行業集中度,改善産業結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筆者對此比較認同,當然,搞並購重組更應推動那些能夠帶來實際價值的實質性並購重組,借殼上市類重組應該予以限制。 資産重組是指對不同企業之間或同一企業內部的各种經濟資源進行符合資産最大增值目的的調整與改變,實現實業資本、金融資本、産權資本和無形資本的重新組合,從而優化資源配置。美國大企業成長史,實際上也是並購史。縱觀美國大公司尤其是500強企業的成長歷程,絕大多數都是經過數次、甚至數十次的兼併整合而成長起來。大多數美國IT巨頭,包括微軟、思科、IBM
、惠普
、甲骨文等都無不如此,它們多是收購與整合方面的行家裏手。企業缺少關鍵技術,它們就會以較小的代價,來收購掌握該項關鍵技術的公司;企業想向哪個領域擴張就收購哪個領域的公司。如果並購對象或者重組對象沒有什麼可以利用的有效資産或技術,也就難以從並購重組中産生任何實際價值。 A股市場也開始逐漸興起並購,但令人擔憂的是,A股市場並購重組概念卻幾乎被借殼重組所偷換,一提起並購重組,人們腦海中就浮現借殼重組。與經典並購不同的是,借殼重組根本就難以從中産生什麼實際價值。比如有些ST空殼公司,員工只有幾名,資産只有幾萬,另外有的垃圾公司即使有點土地資産也由於負債纍纍土地被抵押或凍結,即使想搞資産“廢物利用”也沒有什麼好搞的。場外企業對垃圾公司進行資産重組,也就無所謂什麼優化資源配置;場外企業所企圖的,只不過是ST公司的上市地位。 A股市場借殼上市類的資産重組,不少是由地方政府主導,地方政府以國有資本所有者的身份推動和插手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兼併重組活動,甚至直接讓優質企業去並購上市公司來保護本地的殼資源。由於這種並購重組並非公司在市場競爭條件下的自主行為,因此重組績效往往比較低下;而且由於政府官員等參與,還很容易由此引發一些人員的內幕交易行為。 為防範資産重組中的內幕交易,證監會&&《關於加強與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相關股票異常交易監管的暫行規定》,其中規定,如重大資産重組事項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尚未受理的,證監會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證監會暫停審核。但是,如果內幕交易主體不涉及上市公司本身、上市公司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這些關鍵的主體,就可能恢復審核。按上述規定,證監會不會因政府官員參與內幕交易而暫停審核,但政府官員卻可能是政府主導的資産重組中內幕交易的重要主體,因此其中內幕交易危害難以消除;而且,只要借殼重組繼續存在,ST嘉瑞搖身一變為華數傳媒的話劇就將繼續上演,所帶來的股價暴漲效應就將衝垮人們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的思想堤壩,從而可能淪為殼股投機客。 證監會和郭樹清主席一直倡導投資者價值投資、理性投資,認為藍籌股是市場價值所在,儘管有人對證監會力挺某類股票提出質疑,而且目前藍籌股也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相比較於垃圾股,筆者還是基本讚同證監會的價值觀,這是公平正義的價值觀,監管部門説點公道話無須忌諱;然而,讓市場繼續保留借殼上市的做法卻與上述價值觀格格不入,這兩者可謂水火不相容,根本無法同時兼顧。另外,借殼重組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並購重組,它難以帶來什麼實際價值,只會由此帶來內幕交易等諸多弊端,理應盡快叫停,如此才能讓垃圾股自生自滅、讓藍籌股揚眉吐氣,市場風清氣正也才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