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新政的效應
2012-11-07   作者:左曉蕾(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左曉蕾

  因游資大規模涌入逼迫香港特區政府多次入市干預以穩定港元之後,市場紛紛猜測港府可能針對樓市&&干預措施。香港特區政府果然出手,而且速度和力度超出市場想象。10月26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推出全新的買家印花稅措施,並於第二天生效。對於政府的調控行為在內地和香港出現的非常不同的反應和結果,筆者在此從經濟學基本結論出發做些分析,希望能消除一些對調控認識的誤區,為推動房地産市場回歸正常市場秩序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
  首先,投機為主的房地産市場是經濟危機的基礎。近20年來,世界爆發的主要的危機,不論是國家範圍的,或是區域性的,還是全球性的,都與房地産市場泡沫破滅有關。而房地産價格泡沫的形成都與房地産的投機行為推動有關。20年前的日本經濟危機之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金大規模流入房地産,日本三大城市的房價上漲300%。泡沫破滅以後,超過兩萬家金融機構破産,日本經濟陷入了“失去的20年”。15年前的亞洲經濟危機,泰國放鬆外國資本管制,大量短期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産,房地産空置率大幅上升,導致短期借貸不能周轉,資金鏈斷裂,危機爆發並席捲整個亞洲。
  香港樓市已脫離整體經濟下行的趨勢在熱錢推動下逆市上揚,鉅額游資可隨時套現離場,資金大規模流出可能引發危機。香港特區政府和業界當然需要預防1997年金融風暴後負資産個案暴漲的風險。
  其次,過去9個月香港樓市獲得20%的升幅,樓價連續5周創歷史新高。香港特區財政主管指出,短期房價上漲過快超過經濟增長,樓價遠超香港市民承擔能力,採取措施控制房價符合普通市民利益。房價大幅上漲還埋下未來通脹形勢惡化的伏筆。在未來經濟增長態勢仍然疲軟的形勢下,通脹惡化意味着港元貶值購買力的下降,直接影響就是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樓市干預應該是民生保護行動,與政府公共服務的職能是一致的。
  第三,房地産的過度投機性是市場失靈的表現。商品市場均衡價格産生需要三大條件,除供求以外有一個關鍵條件是效用最大化約束。也就是當效用滿足後,需求就發生邊際上的變化,供給價格就要下降去滿足較低價格帶來的邊際需求,這樣的價格—效用—需求—再價格的網狀調整過程,直到邊際效用不再增長,均衡價格形成。
  投機性的市場為什麼失靈呢?最大的問題是市場定價機制中缺失了效用最大化投機性約束這一重要條件。慾望是無窮大的,投機性市場沒有最大滿足度約束條件,所以投機需求不在意價格高,只在意價格要不斷上漲。100萬買一套房,150萬賣出就賺錢。然後200萬再買,250萬賣出仍然賺錢。投資性需求有強烈的動機推動價格上漲。換句話説,一旦房地産市場成為以投資為主體的市場,市場定價機制的基本條件被破壞,不可能形成合理的均衡價格。投機性市場的定價機制呈現經濟學意義上的失靈。
  經濟學研究證明,市場失靈以後沒有外力不可能恢復正常的秩序。政府需要採取相應的干預政策扮演一個外力平衡角色。就房地産市場來説,就是遏制投機恢復房地産以居住為主的基本屬性。香港特區政府在&&較嚴厲的稅收和信貸政策打擊投機炒房行為的同時,還準備提供土地建設更多的居民住房。有了以居住為主的市場效用最大化的約束,雙管齊下,才能恢復房地産市場的合理定價機制並健康發展。政府的干預合情合理合法。
  第四,就像干預匯市一樣,香港特區政府的樓市干預也毫不拖泥帶水,效果立顯。據香港媒體報道,10月28日,一二手樓市交投緊急“冰凍”。二手樓市交投則比前周大跌50%至70%。有代理商稱,大型居民小區海怡半島10月27日原本有10組消費者預約看樓,最終有近80%取消。香港特區政府的調控立竿見影,一方面説明政策的針對性非常強,打蛇打到七寸,另一方面應該來自香港特區政府奉行“言必信、行必果”的準則建立起來的政府信用的權威性。
  第五,對美國和全球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不能掉以輕心。美聯儲9月中旬宣布開啟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全球流動性增加,香港首當其衝,樓市、匯市大幅波動,匯市大有突破&&匯率之勢。大規模的熱錢流入形成的合力,可能比當年索羅斯的單打獨鬥更強。熱錢推動房地産價格的快速上升然後套利離場泡沫破滅帶來的危機和風險驚心動魄。香港特區政府不得不當機立斷採取強勢干預,再次捍衛&&匯率和防止房地産泡沫化引發危機。
  美國大選過後,量化寬鬆的影響會更顯著,如果歐元區央行無上限購買債務國國債的行動被西班牙或者其他國家的救助申請啟動,明年上半年,由全球流動性過剩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通脹將捲土重來,將再次成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噩夢。由此可見香港特區政府在干預樓市背後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那是一種以保護大多數百姓利益為己任的責任意識,政府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法治意識。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內地如何借鑒香港樓市的“印花稅”模式 2012-11-06
香港樓市成交量大降 政策初見效 2012-11-06
香港樓市:一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 2012-05-29
香港樓市調控加碼 投資客北上 2010-12-29
調控令香港樓市觀望氣氛漸濃 2010-05-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