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經濟增長的“新常態”
2012-11-05   作者:錢塘人(上海 學者)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10月份國內經濟運行數據將在本週內漸次公布。上周五到周六,兩個PMI數據已提前發布。
  製造業PMI為50.2%,重新站上了經濟榮枯線(50%)上方,較上月環升0.4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生産指數52.1%,升幅0.8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50.4%,升幅0.6個百分點;産成品庫存指標繼續回落至43.8(該指數越小越好),環比大幅回落4.1個百分點,去庫存化加速,説明市場需求在持續變暖;原材料庫存指數也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企業開始採儲原材料已備擴大生産之需,這都是企業家信心逐漸提升的積極信號。
  非製造業PMI指數55.5%,環升1.8個百分點。若作行業細分,經濟回暖態勢更顯樂觀,建築業指數為60.2%,環升2.2個百分點,説明重大民生基礎工程施工開始加速;服務業除航空業之外,其餘分行業服務指數全部站上了榮枯線上方,平均已達54.4%,環升1.8個百分點;服務業活動預期指數則走高至63.4%,環升2.5個百分點,對未來經營預期持樂觀看法的服務企業已逼近三分之二。
  鋻於製造業PMI和非製造業PMI兩類綜合指數,其背後分別以二産和三産為依託,這等於説佔國內經濟總量近九成的二、三産業,其連續7個季度的下滑態勢已被遏制,並重新步入小幅增長區間。這對業界、社會、政府和百姓,都是值得寬慰的好消息。
  此前筆者在多次撰文預析經濟回暖的同時,曾數次提及一個基本看法:從四季度開始宏觀經濟雖將調頭上行,但無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中國經濟再次出現以10年為長周期的兩位數增長已無大的可能。以今年四季度作分水嶺,中國經濟增長已一腳步入另類常態發展階段,筆者將其概括為“新常態”。不妨尋着以下要點作一據實思辨:
  其一,此輪連續7個季度的經濟下行,受外需不足和經濟結構內生性矛盾積累的雙重影響所致,而且以後者的影響為主。就業與通脹兩大指標的變化可以支撐這一判斷。對比發現,受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中國經濟一度劇烈減速,導致2000萬農民工返鄉、企業工資下降及長達半年的通縮。失業與通縮相伴,印證當時的經濟運行遠低於已然形成的增長潛力。因而,中央緊急&&4萬億元刺激政策總體看是得當的。
  但本輪經濟下行與前一次減速形似實不似,一方面經濟下行近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勞動用工依然趨緊且控通脹仍是今年首要任務。尤其是,全年就業計劃在三季度末就以114%的數據提前一個季度超額完成,而且企業工資在經濟下行時仍然只能保持剛性增長。這無疑進一步證明,以往主要依賴人口紅利之粗放式發展確已走到盡頭,以淘汰落後産能為主要特徵的主動結構調整所導致的經濟下行不可避免。
  其二,環境、資源、安全等一系列現實制約,對以往30年由市場開放和要素價格扭曲(譬如低工資)所共同托舉的經濟增長已構成日益嚴峻的實際約束。由於正在發育的新興産業取代落後産能至少要有一個5到10年才能出現的“爆發周期”,在2011-2020年期間,中國經濟必然也只能在8%左右的平穩增長區間內運行。而且“平穩增長”還須以更為公平的收入分配,更為平衡的經濟結構,更高的用工成本,更大的轉型升級投入(指政策組合和財稅扶持)作為外部支撐條件方有可能達致。故而,適應經濟增長的“新常態”,已成為全社會必須面對的共同課題。
  其三,人們正期盼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在年底前公布,但是要看到,“收改”尤其是其中最關鍵的“提低”要落到實處,前提恰恰以結構調整作為根本要旨。如果結構調整不到位,企業利潤提不上來,“提低”就形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李稻葵:經濟增長潛力尚未完全釋放 2012-11-05
經濟增長模式決定收入分配格局 2012-11-02
法國總統&&將採取措施削減債務和促進經濟增長 2012-10-30
美經濟增長2%難阻市場悲觀預期 2012-10-29
中國經濟增長減速背後的大挑戰 2012-10-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