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50.2,比9月上升0.4個百分點,創4個月新高,也是3個個月以來首次重上50以上水平。而滙豐中國PMI也回升至49.5。可以説,這兩項指數回升都已表明中國經濟開始在第三季度見底企穩,同時增強了市場對第四季經濟增速回升預期。 此外,不僅早些時候公布的不少經濟數據都好於市場預期,而且從一些産品價格的變化及實體動向來看,有利於經濟好轉的跡象更是明顯增加,如水泥、鐵礦石、鋼鐵及運輸價格近期開始反彈、企業去庫存也接近尾聲、黃金周銷售表現旺盛、國內港口活動回升,9月份製造商盈利增長開始好轉,國內出口和零售都呈現上升態勢,前兩月全國54個城市住房銷售同比上漲51%,及企業債券及銀行信貸也在增加等。這些跡象都表明國內經濟開始企穩回升,短期內政府政策變化壓力也減輕。 同時,隨着企業去庫存和盈利的觸底回升,隨着住房銷售全面上升及房價反彈,估計第四季度PPI可能小幅回升,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也可能面臨着反彈,有市場人士預計將上漲到2.2%的水平,但總的價格水平仍然處於低位。但是,由於熱錢開始涌入國內市場,現在市場上最為關心的是未來國內的經濟政策會有多少變化?會有哪些重大調整? 可以説,儘管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態勢已經開始見底回升,但這種增長回升是建立在兩個基點上的。一是歐美經濟開始穩定,外在需求有所增長,特別是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國內出口增長幅度不小,這些對拉動東南沿海省份的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説,佔國內GDP比重較大的廣東、浙江、江蘇等省市由於受到出口好轉而GDP增長上升,這當然有利於全國經濟增長回穩。不過,對歐美的經濟復蘇來看,特別是對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來説,它仍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外需是否重新成為經濟增長之動力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 二是住房開發投資增長已經回升到16%以上的水平,而且住房的銷售無論是面積還是金額,從年初嚴重的負增長開始轉變為正增長。也就是説,在5-6月份穩增長的政策引導下,由於國內貨幣政策的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下降、利率下調等,而這些因素改變住房市場預期,各種各樣的住房投資者又紛紛進入住房市場。從2010年國十條以來的住房市場宏觀調控以來,儘管國內住房市場有所調整,住房市場的銷售曾經急劇下降,但總體來説,住房市場最為核心的價格則調整很少,甚至於沒有調整,近幾個月反彈之後回到高位。 可以説,就目前國內不少一二線城市的住房價格來説,其價格水平早就遠超過歐美發達國家。比如,北京的住房價格水平遠遠高於加拿大的多倫多,甚至是高幾倍,而歐美國家居民的工資水平則是中國10倍以上。而且,從今年貨幣政策有所變化立即引起市場預期逆轉的情況來看,更是證實了當前中國的房地産市場仍然是以投資投機為主導的市場。因此,對當前這種高房價現象,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採取有效的經濟杠桿來治理,而不是讓這種現狀仍然維持下去。如果國內住房市場要堅決調整,如果住房市場要轉型為消費為主導的市場,那麼國內經濟增長同樣會受房價下降而面臨着不少挑戰。也就是説,國內經濟增長同樣面臨全面下行可能。更為重要的,如果國內經濟不經過這種擠出房地産泡沫全面下行,不經過“房地産化”後的經濟結構調整,中國經濟也是無法步上健康的軌道。 當然,未來地方政府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將會很快啟動。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地方政府新一輪的投資熱潮,除了在鐵路、公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外,住房市場同樣可能是地方政府投資熱潮的主戰場。這就是當前各地方政府正在採取不同的方式來衝擊房地産宏觀調控的核心所在。對於地方政府來説,其目的一是穩定所謂的房價,二是在當前高房價下極力地增加土地交易。因此,我相信,未來尤其在明年三月之後,政府對這種“房地産化”的經濟結構及房地産泡沫一定會保持較警惕並&&相應的政策。而房地産要成為未來經濟增長之動力,就得把全國居民的住房消費力釋放出來。這樣才可能正本清源。而這種住房市場的調整有可能導致全國經濟增長仍然會保持低速運行。 可見,隨着國內經濟增長態勢回穩,政府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房地産政策變化的概率不會太高,整個經濟政策基本上會保持穩中求勝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