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扮鬼狂歡莫演繹過度
2012-11-01   作者:魏英傑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萬聖節是西方傳統節日,近年來在國內日漸流行。前日,在上海地鐵站內驚現4名扮成“僵屍”的女性乘客,把人嚇得不輕。在北京各大商場,萬聖節服裝、道具,也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新寵。
  有人説,參加萬聖節化裝聚會,把自己扮成鮮血淋淋的僵屍,有助於減壓。這個理由是不錯的。把自己置身於恐怖環境,狂歡一把,確實能夠發泄情緒。但萬聖節並不完全等於化裝舞會,而有其特有的文化背景。有些人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不過是把萬聖節當作一個瘋狂玩樂的理由。這麼過萬聖節,不僅誤讀了人家的節日,也中了商家的圈套。
  再説了,一個人可以嚇自己,卻不能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如果是特定聚會場合倒也罷了,扮個僵屍坐地鐵,不説嚇到老人小孩,也有礙觀瞻不是。坐地鐵的那幾位“僵屍女孩”,據稱為了提高效果,嘴角、眼角還用顏料塗抹出“滴血”效果。如此駭人,難免引起其他乘客心理不適。當然,這也許正是她們想達到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中外文化有別,不同文化在交流、融合過程中,很容易引起衝突與反應。萬聖節是西方的“鬼節”,西方人在這一天扮鬼惡作劇,其文化背景是為了驅走妖魔。其實,中國也有“鬼節”,如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但中國人的傳統是敬鬼神而遠之,這一點完全不同於西方人的扮鬼神以驅之、娛樂之。因此,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中,多數人對這種打扮肯定不感冒。
  有些人喜歡過洋節可以理解,但也應盡量尊重其他人的感受,不要演繹過度,激起不良反應。如果有興趣,不妨通過國外風俗去了解其文化背景,這樣才能把握西方文化的精髓,也可減少鬧笑話的概率。另一方面,還應該加強對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發掘和創新,讓我們的年輕人能從中體驗新奇和解壓的快樂,讓外來的朋友感到文化的吸引。
  當然,也不得不感慨,中西文化交融的進程無可抵擋。在未來不可知的時間裏,人們都將會看到這種中西節日並存的文化形態。拿中國本土節日去抵擋洋節日,或者拿洋節日去替換本土節日的想法,大概都只會是一廂情願。不同世代的群體,都會根據自己的文化審美眼光,去批判或接受傳統或新鮮事物。例如,老一輩人可能看不得僵屍這類打扮,可如今的小孩子卻熱衷於玩“植物大戰僵屍”游戲。那天,家裏小孩高興起來,還把水桶頂在頭上扮演“鐵桶僵屍”,頗讓人哭笑不得。
  所以,即便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人,有時也要多加理解和寬容新生代的怪誕舉止。否則,萬聖節過後還有大小“光棍節”,“光棍節”過後還有聖誕節,多少人能夠堅決抵制這種文化與商業合謀的狂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神秘奇幻的萬聖節珠寶 2012-10-24
Bell&Ross推萬聖節限量版腕錶 2011-11-02
四城市必勝客同步上演萬聖節魔法秀 2007-10-31
東京迪斯尼樂園將推出萬聖節特別活動 2007-09-19
紐約舉行萬聖節大游行 2006-11-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