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範圍內的金融競爭與産業變遷正將中國推到與美國進行全面戰略競爭的前&。歐元命懸一線,美國量化寬鬆的連續&&,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這都是美國在力量相對削弱的情勢下試圖扭轉被動局面的戰略安排。中國作為美國認定的高價值競爭目標,決不能簡單地適應國際規則,而應遠圖長慮,拿出一套前瞻性的國家競爭戰略,切實提升戰略層面的經濟競爭力。
在不確定性與系統性經濟風險依然上升的今日世界裏,冷靜觀察重大經濟問題背後潛藏的戰略動因,尤顯必要。
先看依然命懸一線的歐元,今年以來,歐元區17個成員國的領袖們將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求解主權債務危機中,只是迄今收效甚微。歐洲最新的自救動作是啟動了救助資金高達7000億歐元的歐洲穩定機制(ESM),以防區內經濟大國西班牙經濟最終雪崩。不過,要拯救懸崖邊的歐元體系,單靠砌好這堵金融防火墻是遠遠不夠的。誰也不能保證歐元體系危機能夠峰迴路轉。
雲集了最多經典資本主義國家的歐元區,居然在歐債危機面前難以找到集體行動的邏輯,真是今日世界的一大經濟之謎。或許,在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看來,建立歐元區中央預算是一帖良藥。不過,筆者判斷,作為歐元區內最具救助實力也最具經濟理性的德國,是不會拿國運做賭注的。筆者曾説過,當雄心勃勃的歐陸國家希望通過經濟一體化來強化自己在全球頂層分工中的實際地位的時候,美國發現,不僅有能力也有意願承擔更多國際經濟責任的歐洲是最大威脅。偏偏歐元設計存在固有的缺陷,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經濟學家就貨幣與財政政策分離情況下的經濟對策提出最優解。而發端於美國的這場金融危機,通過極為暢通的金融傳導機制很快在歐洲産生了“達爾文主義”式衝擊。由於希臘、西班牙等薄弱鏈條的拖累,使得表面強大的歐元區經濟在應對危機衝擊時顯得異常脆弱。於是,曾被寄予厚望的歐元,在高盛、標普等冰冷手術刀的改造下,居然演變成為歐陸經濟的最大“短板”。
另一方面,作為此輪經濟與金融危機策源地的美國,自危機發生以來則一再推出不負責任的經濟政策,無論是早先的債務上限談判還是已經連續三輪的“量化寬鬆”(QE)政策的祭出,本質上都是美國吃準全球經濟對美元的依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邏輯框架下,對外轉嫁風險並向各國分攤危機成本的掠奪性政策安排。偏偏在既有的秩序框架下,美國在推出上述經濟政策時很難受到強有力的約束。換句話説,由於全球欠缺一個建立在制度化和持續性基礎上的溝通與協調機制,握有金融主導權的美國何時祭出怎樣的經濟與金融政策,本質上取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執政當局的政策偏好。不過,吃盡了美元紅利的美國應當明白,美元地位正在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這一點,連美國人自己也看得很清楚。這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巴裏 艾森格林教授日前即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警告:美元地位岌岌可危。
不過,世人應當明白,一向最能把握全球金融競爭與産業變遷趨勢的美國是不會輕易放棄其在全球頂層分工中的絕對優勢地位的。在製造業領域,美國一改過去有舍有棄的發展戰略,而是變得格外“斤斤計較”。筆者預估,美國正在實施的“重回製造業時代”的相關策略安排,即便暫時無法令美國奪回全球製造業的龍頭老大地位,也會進一步強化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如果由美國發動的全球第三次産業革命能夠取得實質性突破,則美國有可能打造出自汽車之後的另一個超長産業鏈,並借此在佔據此次産業革命制高點的同時,重新切割全球分工與財富版圖,進而為美元的霸權地位提供實質性支撐。
另一方面,美國還通過削弱競爭對手的實力來強化美元地位。我們很難説是美國一手引爆了歐元危機,但是通過這場危機,歐元短期內再難挑戰美元。假如歐元體系當真崩潰,或者一直不死不活,則由英國配合、美國主導的此輪全球金融洗牌,既達到了洗劫歐元,順勢強化美元地位的目的,也將使美國能夠騰出手來,集中精力對意欲擴充行為空間的人民幣形成打壓態勢。偏偏在知己知彼方面早已是九段高手的美國對中國金融業的軟肋看得一清二楚。財務報表看起來不錯的中國銀行業是在資本項目未開放的前提下獲得暫時性優勢的。尚在發育中的金融市場體系更潛藏着系統性金融風險。假如美國能打破“美國消費-中國生産”的分工格局,將極大地擠壓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環節的核心利益。一旦其構築了針對中國的金融包圍圈,加上高技術産業的上游鎖定,則中國將在中美核心利益博弈中更顯被動。
全球範圍內的金融競爭與産業變遷正將中國推到與美國進行全面戰略競爭的前&。歐元命懸一線,量化寬鬆的連續&&,推動製造業回流,等等,均是美國在力量相對削弱的情勢下試圖扭轉被動局面的戰略安排。中國作為美國認定的高價值競爭目標,決不能簡單地適應國際規則,而應遠圖長慮,拿出一套前瞻性的國家競爭戰略,切實提升戰略層面的經濟競爭力。
在全球金融面臨大洗牌、新産業革命正在孕育的關鍵時期,中國必須構築能夠全方位參與金融競爭與産業分工的種子選手,迫切需要總結以往經濟與金融發展的經驗,鏡鑒美歐金融業教訓,前瞻性地分析全球金融競爭的未來生態,把握産業與技術變遷趨勢,以制度創新和人才培育為牽引,構築中國的“經濟與金融高邊疆”,從而有效維護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成果,並在全球經濟秩序變遷中提升中國的話語權與國際競爭力。
另一方面,中國必須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國家戰略,在經濟發展戰略上以增強國家的整體競爭力為核心,合理整合國家的經濟與技術資源。既要切實維護在全球價值鏈環節的核心利益,又要在戰略轉型中培育高端産業競爭優勢,盡快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合理分工。
中國可以借鑒美國在金融服務優勢與新技術産業化結合方面形成的豐富經驗,在關鍵經濟領域收復已經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主導權。同時加大對戰略新興産業領域的關鍵技術投資,以期在關乎中國未來國際分工地位的關鍵産業領域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高端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