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養老”成道具
2012-10-26   作者:魯歡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剛剛過去的重陽節裏,合肥某養老院的老人們成了舉國關注的對象。這一天,有的老人被梳了兩次頭,被剪了兩次指甲,被洗了兩次腳,被掏了兩次耳朵,有人甚至被洗了7次腳。有網友戲稱這是突擊敬老,愛心人士有拿老人做道具之嫌。
  在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的當下,電影《桃姐》裏瀰漫的沉重正逐步成為國人必須面對的未來。
  數據顯示,2011年底中國老年人人口數量達到1.85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4%,也就是説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
  面對這組數據,普通人看到的是養老的困境,但商人眼中卻孕育着巨大的商機。繼嬰兒潮帶來的住宅黃金期、商業消費高峰期之後,老齡化引發的“銀發經濟”儼然已成諸多房企香餑餑,養老地産成為繼住宅地産、商業地産、旅游度假地産之後,房企最看好的成長板塊。據悉,目前萬科、保利、綠城、遠洋、首創置業等多個品牌企業均已布局養老地産。
  毋庸置疑,品牌房企布局養老地産,對推動國內養老産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當進入養老地産成為潮流,當養老地産被視為能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投資行為”,利益就成為唯一的驅動力,意味着安享晚年的“養老”也似有淪為“工具”之嫌。事實上,這種趨勢已出現了。對房企一窩蜂上馬養老地産,有業內人士直言:“真正在研究養老地産並想做出規模的企業很少,相當一部分企業對養老地産的概念還停留在引入部分老年人居住標準的水平,部分企業宣稱的養老地産規劃其實只是為了低價拿地而已。
  敬老本是美德的表現,但當養老院的老人們不堪承受“敬老”之重,當養老地産淪為圈地的道具,一切就都變了味。若無法懷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理念,養老地産只能淪為資本牟利的工具。因此,只有那些對中國養老困境真正感同身受的企業家,才能做出真正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養老地産,從而使養老地産回歸本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險資開閘 險企籌建養老社區 2012-10-26
我國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2012-10-25
農民也應像市民那樣靠養老金過晚年 2012-10-24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快樂養老 2012-10-24
讓養老金成為國人養老的“拐杖” 2012-10-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