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弭企業雙重標準有賴執法統一
2012-10-26   作者:王琳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為什麼企業敢於冒着領取罰單的風險而故意為之,當然不是因為企業決策者不知法,而是因為違法的成本太低,甚至被查處的幾率太小。
  同一款耐克籃球鞋,不僅價格高出國外500多元,而且在國外銷售的雙氣墊到國內變成了單氣墊。耐克體育公司為了自己的“雙重標準”交了487萬元的罰款。在24日舉行的北京市工商開放日活動上,北京市工商局首次對外披露了耐克公司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這也是工商部門針對企業“雙重標準”開出的首張罰單。
  這則新聞的看點其實並不在耐克被罰,而在知名企業搞“雙重標準”首次被罰。如我們所知,耐克並不是今天才搞“雙重標準”,耐克也並不是搞“雙重標準”的始作俑者。在耐克之外,從生活日用品、電子産品、食品領域到汽車領域,都存在着國內外的雙重標準。包括沃爾瑪、麥當勞、雀巢等在國內外實施雙重産品標準,都曾引發過國內消費者的強烈質疑。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雙重標準”都涉及到違法,或都需要開具罰單。比如説,僅僅因為某款産品的定價不同,就認定該企業在搞“雙重標準”,這樣的結論就未免太過武斷。因為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同一款産品在不同的地區生産、在不同的地區銷售,面對不同的終端用戶,它的營銷策略自然也應有所區別。不同的定價只要不違反價格法或其他強制性法律、法規,我們的行政執法部門就不能依此簡單執罰。那樣只會扼殺市場競爭,既不利於企業也不利於消費者。
  但“雙重標準”由來已久,一些知名企業在區別對待上肆無忌憚,這也是事實。為什麼企業敢於冒着領取罰單的風險而故意為之,當然不是因為企業決策者不知法,而是因為違法的成本太低,甚至被查處的幾率太小。一個典型的例證就是,當年的豐田汽車深陷“召回門”,豐田公司曾稱在全球範圍內召回170萬輛問題汽車,而在中國卻只召回了5000輛。有媒體曾指出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就在於:豐田在中國不主動召回問題汽車,處罰不過3萬元。這成本豐田付得起。而如果這種對抗召回發生在美國,則豐田公司將面臨上千萬美元的處罰。可見,豐田的“雙重標準”背後,其實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在法律上存在雙重標準。
  對於中國來説,更常見的“雙重標準”還出現在執法領域。選擇性執法的明滋暗長,使得有些企業可以借助於某些並不透明的渠道,輕鬆搞定執法者。趨利避害本是企業最正常的選擇,“雙重標準”風險小而利益大,為什麼不用?
  所以説,遏制甚至消弭企業的“雙重標準”,還有賴於立法的完善與科學,也更賴於良法之下的執法統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新三板”市盈率接近主板、中小板水平:VC/PE投資已掛牌企業遭遇浮虧尷尬 2012-10-26
“全球營銷教父”:中國企業品牌建設迎來關鍵時期 2012-10-26
83家企業參與頁巖氣探礦權招標 2012-10-26
“基層中藥政策”刺激藥企業績增長 2012-10-26
一位中國頂尖企業家的財富觀 2012-10-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