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國際化本質在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2012-10-26   作者:呂春成(山西財經大學對外交流學院院長)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經濟全球化使資源配置的範圍超越了國界,産業發展需要在世界範圍內尋求要素的最佳組合和資源的最優利用,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將循着國際化的方向演進。國際化,是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是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全球化條件下,産業的國際化水平標誌着資源配置的優化程度和效率的高低,一國或地區競爭力的核心是對全球範圍資源配置的掌控力。
  關於産業國際化的內涵,目前不論企業界還是學術層,在理解和把握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有的將其局限於生産環節,認為生産的國際化就等於産業國際化;有的將其局限於微觀層面,認為産業國際化只是企業經營的國際化;有的將其局限於狹義的比較優勢範疇,認為只要産品銷往國際市場就意味着産業的國際化;等等。這些理解都有道理,但都未免過於狹隘,都沒有觸及産業國際化的本質。事實上,只有基於全球化的背景,才能全面把握産業國際化的內涵。
  經濟全球化,要求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的經濟發展都必須自主或非自主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一個國家或地域的經濟,都僅是全球經濟發展鏈條中的一個環節或世界經濟體系的一個有機構成部分。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目標,就是要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在成本最低的地方開發、生産和提供最優質的産品。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經濟全球化不僅是生産要素、資金、信息、人才、産品流動的全球化,更是一場全球財富生産方式的革命,這場革命的意義就在於實現人類資源在全球範圍的優化配置。伴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産業的分工愈來愈細,將會形成形形色色、縱橫交錯的細化的産業鏈,諸如全球知識創新産業鏈、全球金融投資流動産業鏈、全球加工製造産業鏈、國際物流産業鏈、國際商務服務産業鏈、國際文化傳播産業鏈等。因此,不難看出,産業國際化的內涵就是一國或地區的産業嵌入或躋身國際産業價值鏈的過程,其實質就是要完成區域産業群與國際産業群的對接,其關鍵就是對資源要素在全球範圍內重新進行優化配置,其本質就是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地去分享全球化的利益。
  産業國際化的經濟學理論主要有資源稟賦(比較優勢)説和國家(地區)競爭優勢説兩大流派。前者是將産業國際化及産業升級看作為由自由貿易引起的要素相對價格變化的自然演進結果,所依循的是規模利益驅動的産業演進軌跡,因而主張向內部資源要效率的發展方式;後者則認為産業國際化是區域競爭優勢尋求最適發展空間的過程,所引導的是向外借用資源的發展方式。不過,兩者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就是都認為産業國際化的本質在於衝破國界壁壘尋求資源的最優配置。
  目前,中國經濟又一次面臨着決定現代化命運的“轉型”挑戰。這種挑戰必然要醞釀一場經濟領域的深刻變革,未來的“十二五”將是這場變革的戰略決戰期。低勞動成本的國際競爭優勢弱化、改善民生及內需導向的政策驅動、碳減排的全球共同行動等,在與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疊加作用下,使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凸顯,使長期形成的倚重國際市場、依靠物質資源消耗的發展方式的致命性弊端瞬間暴露,於是,為了保障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以轉變發展方式為核心主題的經濟轉型便刻不容緩。所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是由粗放式、資源掠奪型的經濟增長向結構全面優化、質量和效益並舉的經濟增長轉變,由單純強調GDP的數量增長向注重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協調一致的可持續發展轉變。在這裡,調整産業結構、推進産業轉型升級,無疑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所在。然而,不論産業結構調整,還是産業轉型升級,其實質都是對經濟發展資源的重新優化配置。而且,在全球化條件下,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不能拘泥於只向內部資源要效率的配置模式,更應注重向外借用資源的配置模式,既必須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這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然,更是我國物質資源相對貧乏的國情所決定的。因此,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必須融入産業國際化進程。應當以産業國際化引領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加快産業國際化進程需要構建新的體制機制,形成新的制度框架,打造新的産業發展平台。應當看到,“兩頭在外過程在內”的中國産品製造模式以及物質消耗型的外向加工産業結構等,都是較長時期以來廣泛的制度性支持的結果;不惜付出生態環境代價,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是許多政府機構非常習慣的經濟發展思路和熱衷採取的發展舉措。因此,加快産業國際化進程,關鍵在於政府行為及其決策思維的轉變。把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引入創新驅動的軌道,把物質資源消耗型的産業發展模式轉向資源節約型的産業發展模式,把工業文明昇華為生態文明,只能在政府的引導、協調和推動下實現。對於政府來説,樹立全球化的胸懷,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洞察和把握國際産業格局的發展趨勢,着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資源優化配置的體制機制,形成有利於加快産業國際化進程的制度安排,積極探索産業國際化的模式和路徑,增強與外部環境的協調力,提升對全球範圍資源配置的掌控力,是一項亟待着手並持續重視的嚴峻課題。
  産業國際化的驅動和運營最終都要落在企業的肩上。企業應有全球化的視野,要敢於和善於迎接國際化趨勢的挑戰,既要注重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更要增強整合和利用國際創新資源的能力,通過把握關鍵技術和市場,培育和強化新的競爭優勢,主動切入國際産業鏈,爭取搶佔有利位置,實現由被動接受國際分工向自主參與國際分工的轉變,推動産業組織和産業活動的國際化,加速産業國際化的進程。如果仍舊習慣於依靠資源能源的大量投入和低勞動成本的稟賦優勢,不能形成以技術進步為基礎的新的競爭優勢,那就只能繼續徘徊於國際産業鏈的中低端,永遠也無法擺脫“世界工廠”光環下的“貼牌企業”的尷尬。
  在我國,許多産業都是以眾多中小企業為骨幹的。對於中小企業來説,除了努力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發揮“小的就是好的”獨特優勢,以靈活的方式,恰當的時機,嵌入國際産業鏈的關鍵節點,去最大限度地分享産業國際化的利益外,更多的應當強調行業範圍經濟和地域範圍經濟,樹立成果共享的意識,將內部的“諸侯混戰”導向“異質互補”,整合打造集群優勢,提升産業國際競爭力,躋身産業國際化進程。總之,不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走什麼樣的路徑,都不能偏離産業國際化的本質,必須從優化資源配置出發,加快産業國際化進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和産業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易綱:人民幣國際化應由市場驅動 2012-10-15
尕海湖探索中國高原濕地保護國際化之路 2012-09-24
國內首個生物醫藥産業國際化標準研究平台成立 2012-09-18
債市統一或成人民幣國際化突破口 2012-09-04
中國銀行林景臻:外儲注資推動銀行業國際化 2012-08-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