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怎成了審計局的“發言人”
2012-10-25   作者:馬滌明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隨着相關官員被停職檢查,“公證處天價工資及16萬元吃大閘蟹”事件似乎告一段落。然而23日發帖者“楓楊樹”再度爆料:“原司法局主管領導:你局把桐鄉市公證處當小金庫,對此你怎麼解釋?”此次“楓楊樹”爆料的依據,也來自於浙江桐鄉審計局去年8月24日出具的審計報告。(10月24日《杭州日報》)
  桐鄉市審計局審計出來的問題,要由網民越俎代庖向社會公布,這讓人有些費解。網民爆料被確認屬實,於是當地紀委介入調查,相關官員被停職檢查;然而處理這種問題的“正常途徑”,應該是審計部門將審計結果向社會公開,並將所發現問題向紀委監察部門通報或移交。遺憾的是,事實又一次證明了“正常途徑”的失靈:是審計部門未將問題移交,還是紀檢部門沒有行動?不管卡殼在哪個環節,反正這種“監管不管”的現象有點不正常。
  爆料人認為,聯合調查組對公證處主任沈吉龍和司法局分管副局長朱莉萍作出的停職檢查處分有些丟卒保車,因為主要責任在原局長身上,網友説副局長是“替死鬼”也不無道理。顯然,爆料人是一位知情人,甚至可能就是“內部人”,否則也拿不到處於“高度保密”狀態的審計報告。其既然是知情人,關於“替死鬼”“丟卒保車”的説法應該不會是無稽之談;而可以相與佐證的是,監管上的“民不舉官不究”確實存在——至少,監管方面的不作為或不積極是事實。
  由此,話題又變得沉重起來——不管是“監管不管”,還是審計信息成為“機密”,問題都遠比“天價工資”和“16萬元吃大閘蟹”要嚴重得多。一個事業單位利用體制優勢自肥也好,揮霍公款也罷,不過是偶發的個案;然而這種偶然卻緣於監管的放鬆。也就是説,先有監管失職,後有違法違紀的必然——公證處、司法局嚴重違反組織紀律與財務制度這個“偶然”,正是監管寬鬆乃至變相縱容情況下的“必然”。而這種“必然”情況下的“偶然”還有多少?如果沒有網絡公開舉報,監管方面便“不知道”,怎能讓人放心?
  現在更緊迫的問題,究竟是“嚴肅處理”一兩個部門的違紀、腐敗問題,還是先討論一下腐敗行為所處的監督環境過於寬鬆的問題呢?並且,這種現象和問題可能並不是只存在於某個單位、某個地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浙江省東陽市審計局局長公款按摩被查處 2009-02-20
滬&&首部地方審計法規 境外國有資産納入審計範圍 2012-09-27
審計風險提示不能缺失懲戒性法律規定 2012-09-18
審計揭開科研經費管理漏洞:虛假轉包中飽私囊 2012-08-17
審計再“曬”績效示範作用可期 2012-08-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