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萬畝高粱”魔幻了的莫言效應
2012-10-19   作者:陳方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新京報》10月18日報道稱,山東高密政府準備投資6.7億元打造旅游帶,包括莫言舊居周圍的莫言文化體驗區、紅高粱文化休閒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在紅高粱文化休閒區,將花千萬元種植萬畝紅高粱。莫言老家所在轄區管委會主任范琿&&:“賠本也要種。”
  媒體非常細節化地展示了高密當地官民在“莫言效應”中的狂熱與亢奮——在莫言獲獎的文化界座談會上,當地人説以後要淡化“濰坊高密”,多説“中國高密”;還有人開玩笑説青島宣傳語以後會不會改成“緊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故鄉”。這種欣喜中帶着張狂、張狂中透出淺薄的感覺,像是一個窮人突然撿到了“金元寶”一樣。
  老實説,在這個“資源就是生産力”的社會,抓住一個緊俏資源來發展自己,並沒有錯。獲得諾獎後,莫言確實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的莫言,他已經成了“高密的莫言”乃至“中國的莫言”,成了“公共資源”。從個體角度看,當他們向外地人介紹“莫言就是從我們這裡走出去的”時,以莫言為榮,也並不是壞事。但是,如果一個地方出了名人,當地人都感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沉浸在狂喜中久久不出來,甚至忘了自己是誰,就有點過了。
  家鄉出了個諾貝爾獎得主,作為家鄉人感到與有榮焉,甚至表現得過頭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作為手握公權的政府部門,在如何消費莫言、如何開發“莫言資源”來發展經濟的問題上,必須慎之又慎。
  以諾獎得主莫言為符號,來打造旅游帶的思路未必是錯的,關鍵是將近7億的投資計劃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符合當地民眾的意願和利益。莫言文化體驗區、紅高粱文化休閒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建成之後,能不能收回投資,取得預期的旅游收益,還都不好説。最明顯的如打造“萬畝紅高粱”,在高密因為收益問題,農民已經不願再種高粱,甚至政府補貼農民都不願再種,那麼每年投資一千萬種一萬畝紅高粱會不會打了水漂?
  莫言已是“公共資源”不假,但這不等於説地方政府可以隨意開發,不受約束地大筆花錢;莫言算是一個榮耀的符號,但榮耀符號並不是“免責令牌”,並不是所有和榮耀符號沾邊的事兒就都是正確的。
  當前社會,無論對個人、商家或者地方政府,“消費名人”是不可避免的。經濟社會領域當然也可以打造名人品牌、開發名人資源,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注意“程度”和“方向”,消費名人在考量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考量社會效益。遺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只顧着頭腦發熱利用名人效應上項目,經濟效益尚且八字沒一撇,遑論社會效益?
  天降一個“諾貝爾”,自此小城高密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讓人深深擔憂的是,從“寧可賠本也要打造萬畝紅高粱”的豪言壯語中觀照全方位開發“莫言價值”的種種動作,“消費莫言”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魔幻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賠本種高粱這事,問問納稅人怎麼看 2012-10-19
高密市難道要改稱“紅高粱市” 2012-10-19
“國窖”疑似被淹 數萬畝紅高粱基地被殃及 2012-08-04
高粱秸稈扎刻從河北農村走向世界 2012-06-01
《高粱紅了》 2010-10-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