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斂財衝動應予抑止
2012-10-18   作者:胡不歸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近日,有兩則新聞引起人們的關注:一是深圳市政府正在醞釀對汽車徵收排污費;一是佛山市財政局局長在一次會議上&&,佛山還有進一步負債的空間,政府要敢於舉債。
  關於深圳擬收取汽車排污費一事,儘管最新的消息是,深圳發改委&&該政策尚未開展相關研究,網傳的三種收費方案“完全是子虛烏有”,但“深圳確實有研究徵收汽車排污費的計劃”。換句話説,這項收費還是極有可能實施的,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而佛山市財政局長的話,卻是言之鑿鑿的,他透露,“接下來兩三年,(佛山市)每年要償還債務200億,但一過了這兩三年,債務會一下降到100多億。因而,市級、各區可以根據不同的債務年限,採用不同的金融手段,把債務的峰值往後挪幾年。”
  這兩則信息放在一起,頗有意味。它給人的直覺是:地方政府又缺錢花了。於是,一方面開始巧立名目發掘創收新渠道,一方面堂而皇之地抓緊發展機遇,繼續寅吃卯糧。事實上,深圳市和佛山市的打算或做法,不過是全國各地政府財政政策的一個縮影。説白了就是,地方政府財政緊張,需要通過種種手段來增加手上可以支配的錢財而已。
  地方財政吃緊,除了龐大的財政飯隊伍“緊吃”的因素,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土地財政玩不太轉了。近幾年,隨着國家房地産調控的深入和房地産市場的低迷,地方政府以往那種靠賣土地就可以過得很滋潤的好日子,已經成為“美好的回憶”。在新的財政創收渠道(如房産稅)尚未找到或開通之前,地方政府面臨着兩種選擇:其一,削減開支、精簡機構;同時量入為出,暫緩經濟疾進的步伐。其二,繼續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勢頭,一方面挖掘各種創收“潛力”,一方面不惜寅吃卯糧,靠借債過日子。很顯然,前者對於政府來説,無異於“自宮”或者“自廢武功”,這種事情,政府當然不樂意幹,那麼,也就只有採取後一種策略了。這樣一來,汽車排污費等諸多名目費稅的動議、“要敢於舉債”的豪言壯語,也就不足為怪了。何況,還有“穩增長”這面大旗可以拿來做後盾、壯聲威呢?
  一些地方政府的短視行為,可謂後患無窮。一方面,它可能引起強烈的民意反彈,有損政府部門的威望和聲譽。眾所周知,我們的黨和政府,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是其根本的執政理念,而挖空心思、巧立名目搜刮民財的做法,必將引起民眾的不滿,這從幾天來網絡輿情對於汽車排污費的反應即可窺見一斑。合情合理且合乎法律程序的徵收行為,百姓自然會坦然接受,而在社會矛盾積累已久,企業、民眾本已不堪重負的背景下,仍想方設法從其口袋裏往外掏錢,其後果就堪虞了。另一方面,必須高度重視過度投資帶來的地方債務風險。有數據表明,截至去年8月,全國各地地方債餘額已超過10萬億元,而今年以來,不少地方的“投資大躍進”,又將增加不少新的債務,譬如天津、山西、黑龍江、江蘇、重慶、貴州等十余省市陸續發布的地方經濟刺激計劃,累計已超過10萬億元。這些已經形成的債務和或將在今後數年內背上的新債務,稍有不慎,就會變成一顆顆可怕的定時炸彈。今年二季度以來,一些地方競相擴大投資規模,在目前“穩增長”政策環境比較寬鬆的背景下,不排除地方有舉債的盲目衝動。舉債發展,固然有減少成本、不願錯過機會的考量,但這需要嚴密的論證、科學的決策,必須慎之又慎,絕不是僅僅有了“敢於”的勇氣就可大膽為之的。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這種有斂財嫌疑的行為,仍是一種“政績思維”、“GDP思維”的反映。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地方官員的這類思維,不過是沿襲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思路,對於經濟的良性發展是弊大於利的,同時也與科學發展觀格格不入。需要引起警惕的還有,那種大力借債,把壓力往後拖延,只圖自己任上風風光光的做法,正應了路易十五那句名言——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這對於後人、對於國民,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地方政府之所以有這種底氣,根源在於他們手上有了過多的權力和過多的資源。我國現在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職能必須要與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相適應,而客觀事實是,不少地方政府行使的依然是全能型政府的職能模式。在國民經濟的舞&上,他們扮演的角色不是“守夜人”而是“生意人”,正因為他們成了利益中人,才會不時地激發斂財的衝動。這種角色錯位的現象亟待改變。我們期盼,接下來我們在體制改革上有新的突破,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在政府職能轉變上産生前所未有的良性變化,那麼地方政府的種種不合理的經濟行為,自然會受到有效抑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部分地方政府被指迫於財政減收壓力向企業預徵稅 2012-10-13
約束地方政府債務仍有兩個體制性“軟肋” 2012-09-26
中指院:去年土地出讓金佔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超六成 2012-09-17
地方政府依賴財政超收成常態 減支或上日程 2012-09-15
部分地方政府近期集中推地被疑財政吃緊 2012-09-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