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關於徵收汽車排污費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消費者的角度,反對之聲可謂異口同聲。 就在前幾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反對徵收汽車排污費、交通擁堵費等稅費。在他看來,為了減少汽車行業的油耗和污染排放,國家已經對汽車制定了多種標準,不符合法規的汽車不能銷售。另一方面,無論是從現實還是消費者的情感出發,通過收排污費來達到解決擁堵的問題是天方夜譚的事,這一點,從北京、上海就可見一斑。 上海從上世紀開始進行車牌號的拍賣並沒有解決上海的擁堵問題,北京實行的搖號與限行制度同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汽車擁堵的問題。而對比國內外的情況,人們顯而易見看到的是,諸如美國與歐洲等國,在人均汽車保有量遠高於中國城市的情況下,也並非依靠徵收汽車排污費來達到治堵的目的。恰恰相反,因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的汽車消費的快速增長導致了在城市化過程中的交通擁堵問題,但這並非中國的汽車擁有量比國外更高,而是因為中國的交通建設現狀與中國城市化建設並沒有與中國汽車消費增長水平相當而造成的。 在中國,從已有的徵收標準來看,汽車排污費並不是一項特別高的收費,相對於已有的車輛購置稅、車船稅、燃油稅、路橋費而言,即使徵收了汽車排污費,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日益增長的汽車消費,而因增長的汽車消費而來的城市交通擁堵更無法因一項收費而解決。 正如國家發改委國家氣候變化戰略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鄒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説,關於排污費,需厘清兩個基本問題:第一,收取這個費用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駕駛員及汽車擁有者開車的行為;第二,收費是否將有助於污染問題的解決。 如果不能在這兩個方面取得明顯改善,那麼,為什麼不在改善油品質量,加強驗車環節把關,改善公共交通系統,加強城市道路建設與規劃等方面多做努力,這些努力遠比通過徵收排污費更能解決城市擁堵與環境污染問題。 中國目前還是社會主義初級發展階段,不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社會各個層面的發展,都處於一個向上完善的過程之中,如果某些單個政策最終會影響某個産業的生存發展,那麼,我們必須定下心來仔細思考,謹慎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