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完全有理由再降準
2012-10-16   作者:鈕文新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字號

 
  鈕文新

  10月8日,“十一”之後第一個工作日,中國貨幣市場回購定盤利率繼9月24日之前的衝高回落之後,再次出現上漲。伴隨着這樣的上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0.98%,幅度接近單日漲幅限制——1%。市場利率的上漲和人民幣的升值都説明:中國貨幣供給偏少。
  從央行逆回購的數量看也可以證明這一點。據統計,10月份到期的逆回購金額高達6500億元,加之9月底的季末效應使得銀行拼命攬存,而這些新增存款在節後需要相應上繳20%的法定存款準備金,這都將導致商業銀行資金吃緊。
  更為不利的消息是,隨後有媒體稱,商業銀行普遍收緊個人消費信貸,無論是住房裝修貸款,還是汽車消費貸款,利率大幅上升,一般上浮20%左右,最高達50%。
  與此相應,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一”長假後出版的《中國金融》雜誌上指出,儘管過去10年中國金融業改革成就顯著,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十分嚴峻,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加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金融改革和支持經濟增長的任務很重。
  我們可以發現:貨幣管理者的認知和整個金融市場的表現之間存在嚴重矛盾。為什麼在“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十分嚴峻、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加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條件之下,中國金融市場利率上升、人民幣升值?難道這有利於“穩定經濟”、有利於“拉動內需”?
  有分析認為,商業銀行提高消費信貸利率的目的是:用提高利率對衝貸款數量減少給銀行收益帶來的不利影響。作為利益主體,商業銀行的選擇也許無可厚非,但問題是:貨幣政策決策當局應當知道貸款減少以及它的經濟危害。我們怎麼可以允許在國家經濟內外交困且還在惡化之時減少貸款、允許利率上漲及人民幣升值?
  説實話,對於這樣的市況,稍微懂一點宏觀經濟的人都很難理解。除非它被解釋為“降準”前兆,但問題是,央行是否願意向市場明確傳達寬鬆(至少是“不緊”)的信息?我想,這無論對於扭轉國人經濟預期、穩住中國經濟,還是扭轉股市投資者預期都顯得至關重要,央行不能再猶豫了。
  有些學者説,全球主要經濟體濫發貨幣,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這將加大中國通脹預期,所以央行在投放貨幣方面應當謹慎。三年來我們不斷批評這樣的觀點。這無異於“別人生病、我們吃藥”,是用“經濟自殺”的方式,對抗物價,其結果將是“滯脹”——經濟停滯、物價上漲。因為,緊縮貨幣強力壓制內需,摧毀中國經濟,但由於資源類商品的計價、結算貨幣過度擴張,資源品價格會剛性上漲,從成本端推高中國物價。
  我們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裏看到,有些所謂的經濟學家通過引導社會公眾的認知,把物價上漲的責任全部推給中國政府,完全無視發達國家濫發貨幣、從而導致製造業為主體的發展中國家物價上漲的必然性,由此而綁架政府過度緊縮貨幣。今天我們是不是已經看到了結果?難道我們還不該吸取教訓?
  鋻於貨幣市場逆回購總量已遠超4500億元——“降準”0.5個百分點所釋放的貨幣數量,且市場資金依然偏緊,央行完全有理由“降準”一次。不要怕給市場帶去“過度寬鬆錯覺”,只要央行有能力控制好貨幣總量,保持被動擴張節奏,那就應當有所作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資金壓力倒逼降準預期重抬頭 2012-10-09
6500億逆回購本月到期 資金壓力倒逼降準預期重抬頭 2012-10-09
10月降準可能性不大 央行更親睞短期措施 2012-10-09
史上最長假期央行按兵不動 10月降準預期仍強 2012-10-09
天量逆回購操作堪比降準 2012-09-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