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 87 期 2012.10.15■■ |
|
|
 |
|
在一些城市,原本接收三無老人、五保老人等弱勢群體的公辦養老院,因物美價廉成為“特權老人”爭相享用的蛋糕。誰給“特權”留下了暗箱操作的空間?如何保證失能、空巢、高齡和經濟困難老人優先進入公辦養老院,確保其履行其“托底”的職能?
|
|
|
 |
公辦養老院何以成特權機構? | | |
 |
 |
新聞回放 |
 |
|
| 養老院門檻有多高? |
| 新華網 2012-10-10 |
| 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老有所養”正成為越來越迫切的時代課題。在一些城市,原本承擔“托底”作用的公辦養老院,正在自主經營中慢慢變味兒:條件優越的養老資源被“特權”老人爭相佔用,而普通老人卻因擠不進大門晚景淒涼。 |
| 1000老人僅17張床位 養老産業亟待提速 |
| 經濟參考報 2012-07-27 |
|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有各類養老機構38060個,擁有床位266.2萬張,收養各類人員210.9萬人。但全國養老床位總數僅佔老年人口總數的1.59%,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至7%的比例,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2%至3%的水平。也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平均1000名老人僅擁有17張床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