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休假需要有體面的收入
2012-10-08   作者:張貴峰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總結剛剛過去的這個黃金周假期,“堵”顯然是最當之無愧的首選——不僅高速公路普遍很“堵”,“兩頭大堵車、中間小堵車”,各地許多景區同樣人滿為患、“堵不勝堵”,“買票、觀光”等所有旅游環節,幾乎都會因游客嚴重“超載”而頻頻“添堵”。這種鮮明的“堵”性,轉化成游客的心理感受,對應的則是一個“累”字。正如有些游客所抱怨的,“到處人擠人,根本沒法好好玩。這不是旅游,簡直是遭罪”。 
  原本“休閒放鬆享受”意義上的休假,實際效果卻因“堵”而“累”、乃至“遭罪”,這顯然不僅不符合休假的本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産生了某種顛覆性效果,同時,也再次生動地見證了我們一直以來就存在的“黃金周”式休假困局——本該是自由選擇基礎上的常態分散化休假,不得不畸形依賴於黃金周、以“全民總動員”的形式集中進行。
  如何才能化解這一休假困局?僅從完善休假制度角度看,相比於不斷有人提出的“恢復五一黃金周”倡議,“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無疑才是更為根本的解決思路。據此前媒體調查,目前僅有31.3%職場人士&&“每年享受”帶薪休假。顯而易見的是,只有帶薪休假制度真正得到落實兌現,勞動者才可能擁有充分的休假選擇權,才能積極主動地安排假期,而不必被動地集中扎堆於“黃金周”。
  但進一步從更全面的勞動權利福祉角度審視,僅靠薪休假制度,黃金周式休假困局是否一定就能迎刃而解?或者説,“落實帶薪休假”是否就是解決休假困局的全部答案。在筆者看來,恐怕也並不儘然。 
  《小康》雜誌去年一項休閒滿意度調查顯示,在休閒與金錢的關係選擇中,38.2%的受訪者選擇“沒錢沒閒”,25.2%選擇“有錢沒閒”、22.5%選擇“有閒沒錢”,僅有14.1%選擇“有錢有閒”。這實際上告訴我們,休假制度其實並非影響中國勞動者休假的唯一因素,勞動者收入水平總體不高、普遍處於“沒錢”狀態,其實是更為深層內在的根源。
  因此,即便帶薪休假能得到落實,在工資收入總體不高、難以維持寬裕生活,很多時候“收入主要靠加班”的現實勞動環境下,不可能有很多勞動者敢於放心地享受帶薪休假。畢竟,“享受”意義上的休假,總是以一定經濟(收入)基礎為前提的,離開足夠充裕體面的收入,是不可能産生真正體面自由的休假的。
  就此而言,要真正化解黃金周式休假困局、全面保障勞動權利,除了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之外,另一個更為本源的方面還在於:必須極大地提升“帶薪”背後“薪水”的水平——通過啟動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有效祛除大多數勞動者揮之不去的“沒錢”感。試想一下,如果大多數勞動者憑藉正常勞動、在法定勞動時間內便能獲得維持體面生活的工資收入,普遍成為“有錢有閒”者,那麼,單調被動的“黃金周”怎麼可能還會有眼下這樣的吸引力,“帶薪休假”的落實又怎麼可能不水到渠成?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若有帶薪休假 何須黃金周找累 2012-10-08
樓市黃金周遇冷 54城住宅銷量環比劇降七成 2012-10-08
黃金周:拉動經濟也暴露問題 2012-10-08
黃金周旅游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不會硬着陸 2012-10-06
“黃金周”出行費用跌少漲多 2012-09-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