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秋節國慶節的到來,市場對資金的需求一定會大增,為了緩解市場對資金的緊張局面,繼8月21日央行開展2200億元的天量逆回購操作後,9月25日的央行逆回購又再創紀錄達到2900億元。
當前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在採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向市場釋放出大量的流動性,而中國央行卻選擇逆回購這種穩健、謹慎的貨幣政策工具,沒有隨着QE3的大潮起舞。
筆者認為,這可能正如中國人民幣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2年第三季度例會所指出的那樣,“全球經濟仍較為疲弱,近期歐美新的救助和刺激措施的影響需要密切關注”,即要先關注這一波全球量化寬鬆政策對國際市場之影響,同時當前中國經濟實際所面臨的問題可能與歐美國家有很大不同。
對於美國來説,其經濟復蘇緩慢,主要在於早幾年過度消費而導致房地産泡沫破滅後居民消費需求不振。
中國的經濟情況則是要消化早幾年信貸過度增長所留下的後遺症,比如房地産泡沫過大、銀行資産不良率上升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風險等問題。因此,當前國內央行貨幣政策並非是刺激經濟又踏上快速增長軌道,而是要保證消化這些後遺症讓經濟向增長平穩過渡與轉型。
更何況,就今年的信貸增長總額、社會融資總額及M2增長情況來看,國內市場的流動性並非處於完全緊縮或十分緊張的狀況。更重要的是,資金配置不合理,有限的資金並沒有流入經濟增長最為需求的地方。
同時,央行還得關注,在全世界不少國家都採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後,國際市場上氾濫的流動性會不會重新流入中國。如果資金的流向突然發展逆轉重新回到中國,那麼,國內市場流動性存在重新氾濫的風險。
可見,當前央行只是通過逆回購這種貨幣政策工具來調控市場的流動性,主要是出自以上幾個方面的考慮。在這樣的背景下,央行貨幣政策所採取的策略仍然是“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