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在缺錢時才想到民資
2012-09-21   作者:吳江  來源:華商報
 
【字號
  “穩增長”壓力之下,民間資本成了“香餑餑”。由於“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之大超出預期”,投資拉動成為現階段的“穩增長”的主要手段。在財政收入下滑、地方平台債務高築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無錢可投,進而掀起一輪力邀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的熱潮。不過,面對多省市壟斷行業邀民資入場,民資則在“門前徬徨”起來。(9月20日《21世紀經濟報道》)
  一邊是壟斷行業長期所把持的高利潤市場,一邊則是民營資本不得不在一片“紅海”中艱難求生。民資對於壟斷行業開放的期待,即便不至於魂牽夢縈,也一定是日思夜想。於是,當多地的壟斷行業忽然之間不僅開了門,而且還向民資伸出了橄欖枝,面對此情此景,受寵若驚的民營資本,自然要不斷“掐自己的腿”,卻仍覺難以置信了。
  應該承認,從國務院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到各部委紛紛&&旨在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相關壟斷行業的政策和意見,再到地方密集&&配套政策,力邀民資加入大型項目。壟斷行業“開門”,向民間伸出橄欖枝,似乎頗顯誠意,並非裝腔作勢。那麼,何以日思夜想的壟斷之門終於被擠開,面對眼前令自己魂牽夢縈的那片“藍海”,民資反倒不合時宜的猶豫徬徨起來了呢?
  壟斷行業“開門”,不早不晚,偏偏在“穩增長”壓力增大,而財政又手頭拮據的時候,與其説真是讓民資來壟斷行業分一杯羹,毋寧説更多是把民資當作拉動投資的一個來源。尤其是當這種投資拉動,本身尚且自身難保,盈利能力與收益率更是堪憂,這樣一道門,究竟是通向“藍海”,還是通向不可預知的更大風險?逐利固然是資本的天性,但對於任何資本而言,避險顯然要比逐利更關鍵。如果准入與禁入仍然可以通過行政指令來隨意改變,甚至曾經擠入壟斷行業的民資,最終卻被清退出場、血本無歸,對於遭受過這類政策性損失的民資而言,自然不會傷疤未好便忘了疼,對於壟斷行業“開門”仍有忌憚,自然也就並不意外。
  基於上述視點,壟斷行業當然應當向民資開放,但假如僅僅是缺錢的時候想到了民資,而給予民資公平競爭權利以制度上的保障,不從産權保護層面為民資規避風險,這樣的“開門”,當然不可能解除民資的後顧之憂,民資的“徬徨”自然也就在所難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交行女員工攜2億民資潛逃受害者稱騙了同事6000萬 2012-09-14
促進投資增長還須引進民資 2012-09-10
支持民資應成國家長期戰略 2012-09-05
16家企業分羹蒙華鐵路股份 民資入鐵落地 2012-08-26
民資“穩增長”還缺臨門一腳 2012-08-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