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有關部門的強力干預下,瀕於絕路的光伏行業迎來一線生機。本來是朝陽産業,未料很快迎來夕陽光景,光伏行業十年來南柯一夢令人唏噓,其前車之鑒應當為正在加快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所汲取。 首先,行業發展規劃之失。 數據顯示,我國光伏産業佔全球市場60%以上,年增長率連續五年超過100%,行業産值約5000億元。但是,這個以超常規速度迅速崛起的新興行業,始終未能補上其發展規劃之失。比如,光伏“十二五”目標曾一度數次調整,政策的隨意性一度引發業內人士質疑。 據專家介紹,從全球産業鏈來看,我國光伏處於很弱的地位,核心技術所有權不在國內企業手上,多晶硅和關鍵設備大量依靠進口。此外,迅速膨脹的産能,又沒有強大的國內市場作為主要依託。而國內市場狹小,主要是因為技術和體制上的障礙,造成發電成本過高,而且並網率低下。 其次,光伏企業自身之過。 數據顯示,國內光伏行業的整體利潤率,從2007年的139%下滑到目前的20%。在500多家光伏企業中,1/3的中小企業産能利用率在20%-30%,基本處於停産或半停産狀態。 這反映出企業經營方面的兩大問題。一是眾多國內企業一哄而上,“一窩蜂”式地投入,造成目前産能嚴重過剩;二是光伏企業集體陷入價格戰,造成發展不可持續。 最新的消息稱,尚德決定暫停在無錫地區部分電池工廠的生産,賽維LDK更是淪落到賣房賣地的境地。這兩大光伏巨頭,恰恰是之前最樂觀和魄力最大者,現在不得不以血的代價為其錯誤判斷買單。 再次,地方政府保護之誤。 有一句話叫“以愛的名義,傷害更深”。無論是之前以各種形式對當地光伏企業施加各種地方性保護,抑或是現在對困境中的當地光伏企業無條件無底線輸血救助,地方政府最後都將得不償失和事與願違。 報道稱,國家能源局及相關部委正在召集光伏企業開會商討對策,包括電網介入等十多項扶持措施正醞釀&&。專家對此特別提醒説,光伏行業的“救市”政策,要避免繼續過多采用非市場化手段。 歷史典故“南柯一夢”,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作為清潔能源的光伏産業依然是一個朝陽産業,在此番接受市場先生的嚴厲甚至殘酷教訓之後,應當啟動科學發展的改革進程,並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真正帶個好頭。倘如此,對於中國經濟“調結構、轉方式”大局而言,可謂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