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聯儲日前宣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決定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並將超低利率延長至2015年年中。 短期看,量化寬鬆可以壓低國債收益率,降低全社會的融資成本,有利於提振當前疲弱的美國經濟。風險資産價格上升帶來的財富效應也將對投資和消費起到支撐作用,美元貶值亦有助於出口。但從長期來看,QE3對經濟的提振效果是有限的。 2008年以來,美聯儲已經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的歷史低位,並通過兩輪量化寬鬆購入約2.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房利美、房地美等機構發行的抵押貸款證券,並決定延期超低利率政策至2014年下半年,此外還將6月底到期的資産負債表“扭轉操作”延期至今年年底,以壓低中長期利率,擴大信貸和投資活動。這些舉措對幫助美國經濟走出當時的困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為資金很少流入實體經濟,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有限,並且被批成本過高。以2.3萬億美元的投入計算,平均每創造一個工作崗位的投入是100萬美元。特別是在進行了兩輪大規模的刺激後,市場也産生了一定的耐藥性,QE3效果將大打折扣,處置不當還會點燃通脹,引火燒身。靠非常規貨幣政策帶動就業的用意更是遭到美聯儲一些官員的詬病,認為就業市場存在結構性問題,貨幣政策鞭長莫及。
QE3將導致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進一步惡化,為未來積累更多的赤字。“債券大王”格羅斯稱,美國、英國現在的政策手段,其實就是賭赤字消費最終能在經濟狀況更好時贖回,非常危險。9月4日美國國債總額已突破16萬億美元,佔美GDP達102%,明年年初美還將面臨“財政懸崖”,美主權債務評級面臨再次降級的風險。在經濟低迷的發展前景下,美債削減遙遙無期,長期看,量化寬鬆最終將損害美國的信用和美元的特殊地位。 QE3不可避免地將再次殃及新興經濟體,為其帶來新一波流動性過剩的衝擊和輸入性通脹的壓力。特別是在歐美經濟減速導致外需顯著下降的形勢下,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已明顯減速,QE3更是雪上加霜,出口形勢會變得更加嚴峻,外匯儲備也有進一步縮水的風險,避險資産價格走高對經濟增長將形成新的制約。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轉型將因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不斷&&變得更加緊迫,同時加快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也顯得更加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