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上市公司的質量上保險
2012-09-17   作者:周科競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近期,萬福生科被查,再次曝出上市公司做假上市的醜聞。聯想到很多上市公司在招股之初往往受到媒體的質疑,但質疑之後,這些公司仍然能夠成功上市。對此,中介和保薦機構自然應該受到譴責,但發審委是不是也應給投資者一個説法?
  不管是機構詢價,還是投資者詢價,給出報價的基礎都是上市公司招股説明書數據是真的,但很顯然,相當多的招股説明書都存在着虛增利潤、會計數據大挪移的情況,只是程度不同,投資者認知不同而已。如果招股公司的數據存在着太大的扭曲,那麼詢價機構在報價的時候,根本不可能給出合理的定價,投資者怎麼買都是虧。
  或許應該讓保險公司推出一款上市公司質量險,即如果上市公司招股之後出現嚴重問題,那麼由保險公司來賠償投資者的損失。但這不過是個美好的願望。保險專家&&,這種保險根本不現實,如果真出這樣的保險,保險費率一定會高得嚇人。這就是説,誰都明白上市公司數據有水分,只不過如果不太過分,也就沒人深究罷了。
  現在證監會頻繁調查新上市公司,可以説明這些公司的水分已經超過了管理層能夠容忍的程度,投資者也因此受到了損失。投資者自然希望有人賠償自己的損失,不管是中介機構還是上市公司,都有賠償投資者的義務,甚至發審委,也應該對太多的問題公司承擔一定的責任。
  這就好像寫一本書,如果文章裏出現一兩個錯別字也是難免的,但如果錯別字太多,那就有點説不過去了。對於發審委也一樣,如果審查了上百家公司,只漏掉了一個綠大地,也還説得過去。但如果上市之後出現大面積的業績變臉、上市公司遭調查,那發審委怎麼也應該找一下原因,為什麼這樣的公司能夠堂而皇之的過會?發審委是否過多地關注企業報送的材料,而缺少實地調研,審的只是材料而非企業呢?
  最後本欄還是建議投資者,老股的水分一般都比新股要少,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11上市公司13高管或因中報業績差扎堆辭職 2012-09-14
杜絕上市公司分紅“厚外薄內”的根本之策 2012-09-12
國內經濟增長乏力 951家上市公司三季報過半預減 2012-09-12
蘭州新區欲打造五大千億級産業群 上市公司忙熱身 2012-09-07
38位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 多稱係工作變動 2012-09-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