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日前宣布啟動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由於美元是全球性貨幣,所以此舉必然引發其他國家對於貨幣貶值的擔憂,尤其是一些新興經濟體擔心將迎來又一輪通脹。對中國而言,應對QE3一方面需要加大力度穩定物價,並儲備足夠的武器;另一方面必須加大對樓市的調控力度,以遏制房價上漲。
直觀地看,QE3最容易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如能源産品、農副産品等,並加劇匯率波動,但其實,房地産市場也很容易受到QE3衝擊——不僅房産投資容易成為國人抵禦通貨膨脹的首選,而且全球資金容易流到有利潤回報的領域(如中國樓市)來避險,從而直接推高國內房價,前幾輪國內房價上漲就與QE1、QE2有關。
從官方公布的房地産統計數據看,中國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正在增多,這本來就已影響到了市場預期,如果再加上QE3推波助瀾,房價反彈速度很可能會加快。這不僅會蠶食已經取得的房地産調控成果,還會令下一步宏觀調控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正如有關專家所言,面對QE3,中國不印鈔就等於被美國洗劫;中國一印鈔,通貨膨脹和房價就要起來。如果房價、物價上漲與國內經濟低迷共存的話,宏觀調控將面臨困境。
在筆者看來,只有提前應對QE3對國內物價、房價的不利影響,才能為經濟走出低迷創造有利空間。首先,要對物價、房價走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上漲速度、幅度作出合理判斷,只有如此才能&&科學的政策來應對,儲備足夠的政策來預防。其次,穩定物價、房價要有從根上治病的完整制度設計,無論是物價還是房價,儘管有宏觀政策“維穩”,但價格波動依然很大,一直存在上漲的衝動,原因之一就在於控制物價、房價的治本之策不多。儘管物價、房價上漲的一個共同推手是貨幣,但物價與房價各自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物流成本過高、稅費過高對物價的影響很明顯,但治理效果有限;再如,投資、投機是推動房價上漲的元兇之一,但遏制措施只有臨時性的限購政策,缺少長效政策——不僅房産稅“擴圍”遲緩,住房空置稅也未提上日程。最後,還要密切監控國際熱錢動向,並拿出有效管理措施,美國推出QE3之後,國際熱錢流入中國樓市的可能性很大,值得警惕。
預防通脹、遏制房價上漲的有效措施是控制貨幣發行,然而QE3又“逼”着中國印鈔票,而且刺激國內經濟也需要貨幣——究竟如何選擇貨幣工具應對複雜局面,對決策部門實在是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