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破凈”根源何在
2012-09-10   作者:譚浩俊(江蘇 公務員)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譚浩俊

  隨着9月5日中國銀行和興業銀行加入“破凈”行列,A股“破凈”的銀行股已多達9隻。一邊是銀行賺得缽滿盆溢,一邊卻是銀行股跌至白菜價。
  銀行股的股價幾乎是伴隨着銀行利潤的不斷攀升而持續下跌,這是一種十分奇怪的現象,但絕不是不可理解的現象。銀行股之所以與“破凈”、白菜價等名詞結伴而行,除了貨幣政策的變化和調整、經濟形勢的困難、股市價值投資理念沒有確立等客觀原因之外,更主要的還是銀行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價值取向所決定的。
  首先,股本過大,市場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將銀行股的股價托起來。從幾大國有銀行來看,除交通銀行之外,其它4家股本都在2000億股以上。剛剛上市時,由於限售,銀行股股本還不算太大,投資者還能夠將股價托起。而隨着限售股上市,市場和投資者托起銀行股股價的能力也就徹底消失了。更何況,我國股市機構投資者明顯偏少,普通投資者一般又不大願意進行中長期投資。
  第二,銀行股增發、配售、債轉等過於頻繁。儘管銀行上市的時間都不長,但幾乎所有銀行都進行過增發、配股、債轉,且金額都是幾十億、上百億。股本規模以這樣的速度擴張,資金規模以這樣的速度增加,市場怎能滿足,銀行股的股價又怎能不向白菜價靠攏呢?
  第三,銀行利潤增長速度過快。除高科技企業、貿易企業之外,沒有一家實體企業的利潤會像銀行這樣增長。更何況,銀行業利潤的快速增長,是在實體企業普遍陷入困境、股市嚴重低迷的情況下出現的。利潤增長過快而股價不升反降,“破凈”的機會也就大大提高了。銀行的價值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是否利潤高就代表企業價值高,值得好好研究。
  第四,銀行的一些經營策略也讓投資者對銀行股敬而遠之。銀行上市時,外國投資者可以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加入,而國內投資者卻只能在一旁看著,這真的讓人無法理解,況且這些外國戰略投資者從中國銀行業賺到的好處遠遠多於其貢獻。對這樣的上市銀行,投資者憑什麼青睞,又有什麼理由要求投資者青睞它們?
  要想讓銀行股不“破凈”,告別白菜價,除了要求投資者確立價值投資理念、關注藍籌股之外,包括銀行在內的藍籌股企業,是否也應當有投資者理念、價值理念、民眾理念,是否也該檢討一下自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三現折價大宗交易 銀行股頻遭拋售背後有玄機 2012-09-06
破解銀行股的價值投資困境 2012-09-06
銀行股市值管理束手無策? 2012-09-05
銀行股為何難掀業績浪 2012-09-03
74隻基金扎堆ST 銀行股普遭減持 2012-08-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